-
不剪不裁,不拼不接,他仅用一张纸就折出了中国龙
说起折纸,大概很多人想起的便是小时候折出来的令小伙伴艳羡的纸飞机、千纸鹤或是小纸船吧,其实这只是狭隘的折纸概念。折纸艺术起源于中国。折纸又称“工艺折纸”,顾名思义,不剪不裁,不拼不接,全靠折叠形成各种不同形状。 [详细]
2017-03-07 | 第35期
-
小木块也能拼凑出大世界,日本箱根传统工艺寄木细工
寄木细工(Yosegi)是日本的一门传统工艺,相传自17到19世纪的江户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日本神奈川县箱根地区是其主要根据地,当地的作品以工艺精湛细致、造型美观大方而享誉世界。这是因为箱根地区的山坡上长满了樱桃木、胡桃木、莲香木等各种不同颜色的木材。 [详细]
2017-02-23 | 第34期
-
北京有家皮影戏酒店,他用一把刀刻出天下众生相
北京的什刹海胡同里有一家以“依皮成形,借光树影”为设计理念的皮影主题酒店。在酒店里不仅可以观看皮影戏,还可以和皮影艺术家互动,讨教一下皮影雕刻和表演。同时这家酒店还是皮影博物馆,皮影传承人汪天稳的北京工作室就设在这儿。 [详细]
2017-01-12 | 第33期
-
他做的这张床,可能你也曾经睡过
棕绷床的历史要追溯到宋代,据考证它的发源地是今天的杭州。在古代,棕绷是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江浙一带的大户人家在女儿结婚时,都会备上一床棕绷床,以寄托对女儿婚姻生活的祝福。上世纪90年代,拥有棕绷床还是富人家庭的象征。但后来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床,棕绷床就逐渐被“抛弃”了。如今会做棕绷床这门手艺的人没几个。 [详细]
2016-12-29 | 第32期
-
他们云淡风轻,润物无声,以岁月修复人心
在结束的《新周刊》新锐榜中,获得2016年匠人精神大奖的是故宫匠人,他们被新锐榜授予“推委会特别大奖”。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电影上映,导演萧寒说:“新锐榜奖项给了最古老的中国手艺人,也给了电影类型中最古老的纪录片。”纪录片的大热让我们关注到“文物修复师”这个特别的职业。今年故宫招新,应聘人数激增,已高达两万人,越来越多人愿意加入到文物修复的手艺中。 [详细]
2016-12-22 | 第31期
-
美国潮牌出了一块砖作配饰,但中国几千年前就开始玩了
有人选择清闲稳定的工作,过安逸的小日子,有人选择放弃安逸,遵从兴趣去追求梦想。这两种选择,无对错之分。只是选择追梦的人,似乎需要更强大的内心和勇气。80后的陆定燊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做一个靠手艺吃饭的鞋匠。他说:“我只知道人只能活一次,既然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那我为什么不按自己喜欢的路走。” [详细]
2016-12-16 | 第30期
-
既然每个人的结局都一样,何不选择自己喜欢的路
有人选择清闲稳定的工作,过安逸的小日子,有人选择放弃安逸,遵从兴趣去追求梦想。这两种选择,无对错之分。只是选择追梦的人,似乎需要更强大的内心和勇气。80后的陆定燊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做一个靠手艺吃饭的鞋匠。他说:“我只知道人只能活一次,既然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那我为什么不按自己喜欢的路走。” [详细]
2016-12-10 | 第29期
-
一个年近半百的大叔 凭什么成为COS圈的红人?
北叔是个60后,原名叫蒋克勤,第一家裁缝店开在上海闸北公园,闸北公园的大叔,简称"北叔",他是给Coser们定制服装的裁缝。"这活不是谁都能干的。"北叔说,"这和传统裁缝不一样,一件服装一个款式,件件不重样,款式也比传统服装复杂。" [详细]
2016-12-04 | 第28期
-
他用陶瓷做了一系列表情包 聊天再也不怕冷场了
今年56岁的曾章成自小喜欢美术和绘画,从1991年首次接触陶艺开始,他便爱上了这项手艺。曾章成来自陶瓷艺术资源相对薄弱的香港,却斩获了多项陶艺国际大奖。他的作品风格迥异,无论是超现实的"表情包"系列,还是呆萌的"婴儿"系列,亦或是惊艳的"水花"系列,都让人眼前一亮。 [详细]
2016-11-30 | 第27期
-
这个90后把一块徽墨雕成一件艺术品
项颂出生于1990年,从小的熏陶加上艺术设计专业出身,让项颂对墨模雕刻有着浓厚的兴趣。 2013年毕业后,他拒绝了南京广告公司的工作邀约,回到家乡歙县跟随父亲项德胜学习制作徽墨。他说:"目前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我们必须要将老祖宗的技术传承下去,这是我学习徽墨技艺的动力。" [详细]
2016-11-07 | 第26期
-
我们每天吃饭 他每天变着花样亲手制做一支木勺
Stain Korntved Rund是挪威的一位设计师,出生于1989年,拥有产品设计学士学位和工业设计硕士学位,他喜欢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尝试改变物体的状态,重组不同材质的工艺品。受到身为木雕家的祖父和热爱大自然的父亲影响,Rund对木头这种材质情有独钟。 [详细]
2016-11-01 | 第25期
-
在他创造的"袖珍世界"里 有你想回去的旧时光
西树是一位专职微缩创作者,八年前偶然间看到的微缩图片使他喜欢上了那些袖珍的物件,于是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解微缩、自己找材料制作微缩。西树追求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完美,瓷器是亲手捏的,屋顶的瓦片是一片片搭的,连屋子里的灯泡都是保证能亮的,如今他的作品已经到了能够以假乱真的地步。 [详细]
2016-09-23 | 第24期
-
在你眼里的垃圾 在她手中变成了艺术品
桃大胆原名郭玲,小名桃子,敢说敢做的性格让她给自己取名叫大胆。由于身体饱受病痛折磨,桃大胆放弃了成为顶级设计师的梦想回到家乡修养,无意间滋生了新的兴趣,开始捣弄、组装在森林捡回来的各种"枯枝败叶",并成立了"木兆手作"工作室,由此踏上全新的旅程。 [详细]
2016-09-16 | 第23期
-
日本艺术家Mr Riu:用纸和刻刀说"我爱你"
日本艺术家Mr Riu从2014年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剪纸作品,至今吸引了近十万的粉丝。他创作剪纸用的是刻刀,手法类似于雕刻,用刻刀在纸上绘制各种各样的图案。Riu十分擅长用作品表达情感,从他的作品里不仅能看到高超的刻纸技艺,更能感受到浪漫的爱与温情。 [详细]
2016-09-09 | 第22期
-
20岁皈依佛教 这位90后"在家居士"用信仰为佛造像
26岁的蒋晟已皈依佛教五年多,在同龄人中显得格外沉稳,并让"90后"、"皈依"、"在家居士"、"佛像造像师"这几个放在一起看似格格不入的标签在自己身上和谐共存。"'为佛造像'是让更多人获得信仰载体,能够帮助大家更直观地体会到佛教宣扬的内容。"[详细]
2016-09-02 | 第21期
-
这对台湾夫妇用11年时间凝炼出一块手工本草皂
林信安家里世代务农,他小时候常与爷爷上山采集药草。上世纪90年代,林信安进入外商银行工作,与同业的妻子结婚后生活过得平淡且殷实。由于自身皮肤对添加太多化学成分的洗护用品敏感,从2005年开始,林信安就与太太一起研究制作对皮肤更为温和的手工皂。[详细]
2016-08-26 | 第20期
-
他将五吨废铁制成了男生心中的机器英雄
路鹏原是一名在联通天津分公司领着年薪20万的高级白领,过着朝九晚五稳定的生活。他从小就爱看动画片,尤其是《变形金刚》,他梦想拥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机器人。路鹏的父亲是一名机械加工师傅,受他的影响,路鹏也痴迷上金属制品。[详细]
2016-08-19 | 第19期
-
魔鬼教练和他的手工班的故事
在生活家,骆建淮被称为“魔鬼教练”。他也许是这里最熟悉整条生产线上每一个环节的人,在两个小时的交流里,大到工厂一天的出货量,小到一块木板上刻刀用法的错误他都如数家珍。在生活家这些24小时运转不息的厂房里,有约600个用纯手工技艺为每一块地板琢木增色的手作人,他们是骆建淮的手工班。[详细]
2016-08-12 | 第18期
-
李宗盛翻越了手制吉他的那座"山丘"
著名华语音乐人李宗盛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在娱乐圈里,他名利双收,但他在45岁时悄然转身,开启他的新事业——做吉他。李宗盛和音乐的结缘始于吉他。童年时,李宗盛的第一个人生梦想是做木匠,直到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破烂尼龙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吉他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影像。[详细]
2016-08-05 | 第17期
-
他手工打造的茶台拍卖出20万善款
擂金社的工作室位于珠江边,打铜的响声、熔炼金属的闷热似乎都能消融于江水中。梁晓宁每天打铜6到8小时,赶货时甚至会连续打18个小时。打铜前,他会做一些瑜伽舒展动作,然后戴起耳机听《庄子》、南怀瑾。心无旁骛、胸有成竹、紧迫又喜悦,打铜是他最享受的时光。[详细]
2016-07-29 | 第16期
-
中国农民用竹编手艺征服德国红点奖
在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县郊的麦地里,一般工作室创始人沈文蛟眼前62岁的王生民看上去和乡间所有农民一模一样。如果不是事先了解,绝对想不到他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竹匠,更想不到他还是个日本留学生。沈文蛟的工作室做原创家具,对竹材料的偏好使他回到家乡洛阳走访竹编手艺人。[详细]
2016-07-21 | 第15期
-
福州明德漆艺何以让日本工匠赞不绝口?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故泛称中国漆,为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涂料。天然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详细]
2016-07-14 | 第14期
-
她把途中美景用手工刺绣记录在手帕上
旅行是一场探索世界寻找未知的心灵之旅,能体验到不同的风土人情,遇见带给你不同感受的陌生人,你会用什么方式记录下旅行中遇见的种种美好呢?如今,记录旅行中美好的风景和人物用相机、绘画等方式已不足为奇了,一个新加坡设计师Teresa Lim用手工刺绣的方式将她在旅途所见所闻留在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中。[详细]
2016-07-05 | 第13期
-
她一手料理了世界闻名的秘密花园
一位92岁的独居老人塔莎·杜朵(Tasha Tudor),她的生活被拍成纪录片,在美国和日本受到了高度关注,被评为最受憧憬的女性人物第一名。美国著名摄影师理查德·布朗拍摄、记录她的生活和人生隽语的系列图书全球热卖。她是美国著名绘本作家、著名插画师、凯迪克大奖和女王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详细]
2016-06-29 | 第12期
-
同样是手工钱包 他做出了独一无二的奢华感
刘洋自称算是个骷髅控,2013年在站酷上看到KOUTEN发布的骷髅皮雕插图而对皮革及皮雕感兴趣,从而开始接触并学习手工皮具。刘洋第一个作品是小钱包,后来做了同系列的卡包与钱包,并将该系列命名为“寻秘”。[详细]
2016-06-17 | 第11期
-
一部《本草中国》记录片靠什么PK周五明星综艺
《本草中国》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挖掘拍摄的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摄制组前后花时两年多,踏遍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地区,探索和记录近50味药材和中药人的故事。以“本草”为切入点,以温暖真实的视觉力量挖掘和记录隐遁的中医药故事,深度解密中医药文化的奥妙精髓和悠远历史。[详细]
2016-06-12 | 第10期
-
把你的寸头交给他们剃 颜值才能经得住考验
剃头匠,俗称"待招",是专门给人推头的职业。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清朝之前,并无剃头这一行业,剃头意味着对父母不孝。剃头匠的出现,是随清朝政府迫使汉人剃头的政策应运而生。[详细]
2016-06-03 | 第9期
-
你以为三大印花术之一的蜡染就是用蜡去染?
蜡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用蜡为防染材料,用蜡刀蘸融化的蜡在布面上绘制图案,蓝靛浸染后蒸煮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白相间的图案。与扎染、夹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工艺,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贵州的苗族最为有名。[详细]
2016-05-26 | 第8期
-
故宫除了手艺男神,还有什么值得跪拜?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被评为"萌萌哒"的纪录片赢得不错的口碑,不同于其他纪录片拍摄手法,该片充盈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除了充满生活意趣的小细节,纪录片里各种隐藏着传承古人智慧的细节也不容忽视。这一期小编继续深扒《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那些你想知道的传承。[详细]
2016-05-12 | 第7期
-
控拜银匠的坚守:追求名号心就乱了
控拜村被称为银匠村,他们这个村子之前大部分男人都是银匠,并且祖上传承了多代,经常翻山越岭给周围的苗寨打造银饰。在经历了八十年代锌白铜的仿真银器风潮后,真正的银器手艺却逐渐失传了,直到后来干脆被模具取代了,市场上都是粗制滥造的仿银饰品,直到最近,纯手工纯银的传统银饰工艺才逐渐复兴,龙太阳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详细]
2016-05-05 | 第6期
-
故宫高墙里的宫廷钟表修复男神
王津师傅是故宫里的宫廷钟表修复师,负责修复损坏的钟表,并恢复钟表的演艺功能。他温文尔雅、手艺高超,说起话来都自带软化人心功能。在上世纪90年代,他曾参与修复铜镀金雄鸡动物座楼阁式钟,几个修复师傅一起耗时八九个月,才将钟座上的凉亭、雄鸡、盘蛇、栖鸟修复如初。[详细]
2016-04-27 | 第5期
-
-
"上帝之眼"里的自由人生
她们自称是最不"传统"的手艺人,两个90后,生活在信息发达的当代,才能创造出如此不同寻常的人间美物。有一天高媛在微博上第一次看到了"Mandala上帝之眼"就被它眼花缭乱的颜色和手艺之精致所吸引,一见倾心。高媛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家琢磨。通常一个事物围观的人多,行动的人少。高媛说:"这像你喜欢吃一道菜,还会琢磨它是怎么做的,这比光吃更有乐趣。"[详细]
2016-04-21 | 第4期
-
方糖,超高颜值HIFI手工音箱
宋少鹏出身于文艺世家,从小在舞台上长大。调音台、喇叭、麦克伴随了他的整个童年时代,大学他学的是音频信号处理专业。去年,他带领他的团队做了一款音箱,取名为“方糖”。如果说一个人的人生有些天注定的意味,那么他就是那种天注定在“声音体验”专注下去的从业者。[详细]
2016-04-14 | 第3期
-
如果有两条命 汪涵一定拿一条做木匠
汪涵的名字已近乎一张城市名片,他是湖南广电大院的镇宅“石狮子”,因《我是歌手》教科书式的救场成为全国最好的主持人没有之一。而在他的不惑之年,他说希望以学者身份告别世界。他称自己为“江湖人”,是最摩登的古人,更是一个什么爱玩一切古人玩意的“江湖文化”传承者,他说希望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与继承者。[详细]
2016-04-06 | 第2期
-
他77岁 退休后重新拾起那段"锡器"文化
青铜器受重视,历代皆然,锡器受冷落,则世世如此。有人说"青铜的历史就是华夏礼仪之邦的历史……"而那些和我们父辈、祖辈们朝夕与共的老锡器,以及它们所展示的旧时生活摇曳多姿的琐碎细节,却正在被我们忘记。淄博市淄川区"司志万"老人,是当年走街串巷的打锡匠,他见证了那段曾经的锡器传说。[详细]
2016-03-23 | 第1期
《传承者》是凤凰家居与青年力量联合推出的以匠人故事、手艺与作品为主题的栏目。
匠人,是手作艺人的传承者,他们给予这个冰冷工业制品时代一丝温暖。
匠人,是一种专注与沉淀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存一颗匠心去做事,去生活。
《传承者》,分享匠人的故事、手艺与作品,安抚这个世界的喧嚣与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