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活字印刷族谱,这老祖宗的绝活如今竟还有人在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术”的大型表演,想必在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更令全世界叹为观止。提起四大发明,我们总会心生自豪之情,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都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无穷智慧。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大发明也跟着历史的车轮一同向前。不同于其他三项发明,活字印刷术及木活字在电子排版和印刷机器盛行的今天,已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其实这一“文化化石”非但未被湮灭,而且传承至今。


王超辉,浙江省瑞安市东源村的一代修谱师,现今木刻活字印刷的唯一传人。几百年来,“王氏印铺”的生意细水长流,经久不衰。据族谱记载,宋朝时期,王家祖先生活在杭州附近,那时他们就已掌握了木刻活字印刷术这门手艺。明代万历年间,他们搬迁到了瑞安一带。“王氏印铺”最兴隆的时候,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印出了不少书籍、族谱及各式各样的票证、信纸等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历时十几年的文化箝制终被解除,一些传统的文化开始复苏,王超辉可以大胆地耍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了。由于浙江人对血脉渊源尤为重视,瑞安一带不少人便找到了小山村里的王超辉印族谱。族谱每过二十年就需要重新翻印,这一本本用木活字印刷出的、代代相传的族谱字形隽秀,墨迹清晰,保存时间可以达到一千年。

  • 正在修订新族谱的王超辉。

  • 字块在使用过多次后会逐渐失去棱角,字形变得模糊,是需要不断补充的损耗品,所以需要重新雕刻才可使用。

  • 王超辉正对照着旧族谱为新修订的族谱进行拣字排版。

拣字——排版——润版——拓印——装订,这便是修订族谱的步骤。拣字块,排字板,修族谱,王超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这繁复枯燥的操作。东源村的交通不算便利,王超辉上门修谱时只能靠步行,担着数十斤的字盘进入祠堂后还来不及休息,第一时间就要把字盘依次排开,这是谱师们十分看重的一项仪式——“开谱局”。


摆好字盘后,王超辉便开始收集族人的资料,这个过程在行话里被称为“开丁”。“开丁”需要被通知的族人们主动前来祠堂登记自家新增人口和搬迁的情况。一个宗族的成员少则几千,多则数万,一些无法联系到的族人还需要谱师们根据旧信息逐门逐户、穿街走巷地寻找,“吃闭门羹”、“扑空”也是常有之事。等到所有信息都搜集整理完成,王超辉便开始动手制作新谱。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疆……在修谱师行业内,有一首包含160字的捡字口诀,它将5000个常用汉字按照偏旁部首有序地排列,熟练的谱师通过口诀能在一秒内拿到想要的字块,码入印版。排完字后,用小竹片垫平并塞紧字里行间的空隙和留白,这样便可以更换不同的排版。接着来到印刷阶段,不同于现代工艺使用油墨与混合浆纸印刷书籍,木活字印刷用以墨汁和檀木熟宣,这样出来的印刷品色泽稳固,保存年限更久远。而后用棕刷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最后装订成族谱。谱师还有另一项工作,便是为新印的族谱写序,王超辉文化不高,文言文功底不深,只能借康熙字典来协助他完成序言。


族谱修好后,家族成员会在祠堂里来一场隆重的圆谱仪式,吃饭、唱戏,大宴三天,谱师也会作为上宾,为主人家点谱、颂文,进行隆重地交接。“古话说的好,千年宗属,百年之亲戚,一个祠堂里面,你不管搬到外面一百年两百年,只要是同宗,能亲密得比亲戚还要好……我干事情比较忠实,大家也都相信我”,王超辉这样说到。

  • 这便是排好版、码好字块的字盘。

  • 用棕刷轻轻拂拭纸背,充满着墨香的字迹就这样“复制”到纸上了。

  • 轻轻揭开宣纸,一个个鲜活跳动的名字便流传于世族之中。

尽管木活字印刷作为提高效率的改良品替代了雕版印刷,但字块在使用过多次后会逐渐失去棱角,字形变得模糊,是需要不断补充的损耗品,这才是考验谱师真正功底的时候,更是阻断了拣字工成为谱师的艰难一步。首先需要用毛笔在不足一平方厘米的木块上写出一个漂亮的反字,写反字无法和平时写字一样一笔呵成,只能一点一点地添补成型。反字写好之后就要开始动手雕刻,雕刻出细致的笔锋需要充足柔和的室外光线。在晌午到来之前,王超辉要迅速刻完新写的15个字,每个字花费10分钟时间,这是经过了40多年的练习才达到的速度。


据王超辉介绍,这些字模、字盘在选料上特别讲究,必须选上好的棠梨木,且以冬季砍伐下来的最佳,其它的木质一概不行。木料烘干之后,用钜将字冲开板条,再加工成用做刻字模小木块。王超辉讲:“我的这些排字模的字盘、楔子、楔块、小板条全是木制的,用墨也必须是用研开的上等的墨块……总之,是清一色的原汁原味的老祖宗工艺。”


他每天与墨汁打交道,手上早已印满洗不掉的墨色,王超辉与时间一同,慢慢地打磨着上千年的手艺,在一张张书页里留下墨香,渐渐成为了江浙一带最受敬重的谱师。他用一本本族谱,记录了一个个家族的血脉故事;王超辉也通过它们,完成了传递老祖宗手艺的使命。


  • 这双开始慢慢爬满皱纹的匠人的手,在无数个日夜里一笔一划,刻出一个个不足一平方厘米的字块。

  • 王超辉讲:“我的这些排字模的字盘、楔子、楔块、小板条全是木制的,用墨也必须是用研开的上等的墨块……总之,是清一色的原汁原味的老祖宗工艺。”

  • 他每天与墨汁打交道,手上早已印满洗不掉的墨色,王超辉与时间一同,慢慢地打磨着上千年的手艺,在一张张书页里留下墨香。

王超辉

浙江省瑞安市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第14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