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每个人的结局都一样,何不选择自己喜欢的路

有人选择清闲稳定的工作,过安逸的小日子,有人选择放弃安逸,遵从兴趣去追求梦想。这两种选择,无对错之分。只是选择追梦的人,似乎需要更强大的内心和勇气。


80后的陆定燊属于后者,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做一个靠手艺吃饭的鞋匠。


  • 陆家是世代的鞋匠,专门做戏剧舞台鞋。陆定燊的爷爷开过鞋厂,奶奶也曾经在戏服厂做鞋,退休后还把手艺传给了陆爸爸。

  • 父亲靠着做戏鞋养活了一家人。对陆定燊来说,鞋厂是童年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 纳鞋底

大学的时候陆定燊学的是路桥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公路管理局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工作稳定,薪资不错。但他却觉得这种让许多人向往的工作不适合他的性格。杭州做戏鞋的仅剩自己一家,看着父亲做鞋,陆定燊像突然开了窍,有市场,有手艺,自己为什么不学做鞋呢?


于是他背着父母偷偷辞了职,回家和父亲学做戏鞋。这一决定遭到家人的反对,甚至还受到一些亲戚的冷嘲热讽,就连母亲也认为做这一行没出息。可即便如此,陆定燊依旧坚定了要学做鞋的决心。


  • 画鞋稿-裁鞋里-裁鞋面-糊鞋面-晒鞋面-缝鞋面-割鞋底-上鞋钉-磨边-钻孔-穿线-缝合,这是做一只鞋的基本步骤。

  • 一只看起来简单的鞋子,做出来实际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 从2006年开始,最初的三年,陆定燊都在给父亲打下手,一步步学。做鞋是个细致活,从头开始学习的陆定燊没少吃苦头。

陆定燊记得自己做的第一双绣花鞋是一双大红色缎面的千层底绣花鞋,缝得歪歪扭扭,根本没法穿,手还被针扎得都是洞。以前他总以为做鞋很简单,画个样子裁裁剪剪就行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设计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不仅需要创意还要实用”。双手受伤是家常便饭,最严重的时候钻头穿过鞋底钻到手指,不敢拔出,只能坚持着到医院挂急诊。长久保持着同一个姿势,腰也落下了毛病。可他对做鞋却越来越有感情了。


“细致、固执、倔强”陆定燊这么形容自己,这样的性格正好适合做鞋。清朝的旗鞋、汉唐的翘头鞋、员外穿的双梁鞋、小生穿的云鞋、还有蒙古鞋和僧鞋等等,几年的时间,陆定燊做了很多鞋。2009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品牌“陆锦泰”,是杭州唯一一家研发生产销售影视戏剧舞台演员用鞋的企业,还入选了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类”。

从2006年决定做鞋至今,刚好是第十年。十年来,陆定燊的身体与精神都经受了一番磨炼。所幸,他还在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而母亲也从反对转变为支持。面对这些年周围人的质疑与不解,陆定燊说:“我只知道人只能活一次,既然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那我为什么不按自己喜欢的路走。”


  • 陆定燊做了几年鞋下来,保留了父亲的一些老主顾,也有了自己的口碑,但他并不满足于此。陆定燊认为,做戏鞋虽存在着一定市场,但都是服务于戏剧舞台表演。

  • 他希望能把布鞋推广出去,把布鞋重新带回大众的生活里。因此,他融合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尝试去设计年轻人喜欢的款式。这样的尝试也确实吸引了一些年轻人接纳布鞋。

陆定燊

80后的陆定燊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做一个靠手艺吃饭的鞋匠。他说:“我只知道人只能活一次,既然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那我为什么不按自己喜欢的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