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差距 ——记一个差距凸显的时代
为什么很多昔日的老大哥光彩不再?就是因为以前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现在的竞争优势,而在新环境下却又没能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或竞争优势,所以它们注定要被超越、被抛在后面。
这是一个差距越发凸显的时代,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区域经济也在不断拉开距离,商业竞争更是来得越来越激烈。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正在进行一场你追我赶的比赛,在比赛中,有的人不断赶超,有的人遥遥领先,但有的人却远远落后,差距也越来越远。
如今,家具行业也迈进这样一个时代。在工厂与工厂之间、卖场与卖场之间、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经过一轮持久的行业洗牌后,差距已经越来越凸显。正如现在行业人经常说的一句:“这个时候,行业趋势已经很明显,好的企业会越来越好,差的企业可能会越来越差。”
竞争越激烈,差距越明显
差距的产生是因为有对比与竞争,对比使得差距有了长短之分,竞争使得差距有了变化动态。
其实,在市场竞争不饱和时,企业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企业更不会有意无意地去拉开或缩短差距。假如时间倒退十年八年,我们可以看到彼时的家具需求正逢井喷式爆发,整个家具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家具工厂无论大小都经营良好,现在很大一部分所谓的“大企业”就是当时抓住机会快速扩张而成长起来的企业,但当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并不明显,只要有产品有招商就可以开店。经销商之间也没有经营理念的差距,只要有钱就能开店,只要开店就有钱赚。
然而,随着市场饱和甚至过剩,竞争愈来愈激烈,行业洗牌不断加剧,企业的生存形势与环境也越来越严峻,这时才是真正考验企业经营实力与能力的时候。此时,企业应对危机的态度与战略、做事的风格与效果、管理的手段与效率等都有了可以比较的差距。而且,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环境越艰难,一般企业与优秀企业之间的差距就越明显。例如现在的喜临门与CBD,照理说喜临门是一个上市的老品牌企业,无论经营规模还是资金实力都比CBD有更强大的优势,因此它在竞争中应该更有优势,发展机会也更多。但事实是,喜临门这几年一直以传统的代加工模式为主,此外高管层动荡不安,上市才两年多累计有9位高管离职,包括今年2月离职的副总裁俞雷,或许正是管理层的不稳定使得喜临门在模式创新与营销创新方面比CBD落后一大截。反观CBD,一路赶超,它在终端的培训模式、营销模式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使得它即使在行业危机中也发展快速而平稳。有行业人评价说:“喜临门现在连CBD都比不上了。”当然,这并不是结论。
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原本不相上下的企业正在渐渐拉开距离。优秀的企业在积极应对危机中走得更远,而有的企业却在消极观望中停步不前。然在同一条线上同一起点,如果别人在走,即使走得很慢,但因为你的停步,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即使不是同一起点,原本更具优势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团队与变革创新的思维,也会与喜临门一样面临瓶颈,原本的优势差距被不断缩小,竞争对手则趁势反超上来。现在,企业之间的较量正像燎原之火,势不可挡地扑来。
衡量差距的不仅仅是规模
那么,企业较量的差距表现在哪里?
很多人习惯以规模大小来衡量两个企业的差距,例如某企业的店面数量比其他企业多了多少,或者工厂比其他企业大很多等。但仅以规模作为衡量标准的话客观吗?以下是一段王石回答南方周末记者提问的话,耐人寻味,似乎能回答我们的问题:
“要挑战万科龙头老大的地位非常容易,比如说中海是属于中建系统的,中建系统合起来一定超过万科的。为什么一定要保住老大呢?谁想超就去超,我们就做第二第三好了,关键是要有核心竞争力。我宁可当‘瑞士’,去整合全球的资源。人家真想超过你,他的动作就得变形;你要是在乎,你的动作也会变形。最近5年万科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是:量的优势能不能转成一种可望不可求的质的优势?2014年万科销售额过2000亿没有问题,但这不是万科最重要的目标。我可以这样说,万科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公司都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开始做。”这段话表达出王石的一个观点:企业的较量不应仅仅以规模大小来衡量,尽管做第二第三但很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是一个健康的、能长远发展的优秀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规模所拉开的差距,企业的动作就得变形,而变形所带来的不稳定、不健康有时候足以毁掉一个企业。
回归家具行业,同样是这个道理,比较两个企业的差距,绝不仅仅是谁开店最多谁就最优秀,更不是谁的工厂大产能大谁就是老大,因为这种比较是不全面的,更是不合理的。行业中有很多可以说明这道理的案例,例如一些昔日的老企业、老品牌,它们曾是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大品牌,无论工厂规模还是终端零售的店面规模都是非常庞大的,但现在他们不断衰退,即使终端店面数量比其他企业多,却不怎么健康、不怎么盈利,几个店面的销售总额比不上其他企业的单店销售额,即使店面数量多又有什么优势呢?这不是说企业不能或不需要追求规模,而是不能唯规模是求,规模是在管理、人才等其他条件都跟上去之后自然而然形成。如果一味地追求大规模,又未能在危机或问题出现之前,有效地将规模“量”的优势转化成“质”的优势,那么,这样的企业很容易在市场变化期丧失优势,从而被取代。
因此,衡量企业竞争的差距大小不仅仅是规模大小,而更多应是核心的内生力。
核心竞争力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企业最核心的内生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它才是企业在竞争中赢得市场、长盛不衰的关键。
那么,什么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设计?人才?还是商业模式或管理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回答,处在不同阶段的企业也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总的来说,优秀而卓越的企业总有一些别人没有的特质,想一些别人不会想的问题,做一些别人不会做的事情,这就是普通企业与优秀而卓越的企业的差距。例如,苹果把产品研发与消费体验做得最好,三星把手机外观设计做得最时尚,而小米则把网络营销做得无人能比,这些都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它们相互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再例如,在家具行业中,左右家私的人才最稳定,上到高管下到工人流失很少,很多人都是跟随左右十几年的老员工;楷模家具的培训与服务做得很好,它的导购员是卖场里最有激情最会销售的员工,它服务过的客户很多都是楷模家具的“免费业务员”……这些就是优秀企业会做的事情:打造核心竞争力!
当然,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如有一天苹果也能把手机外观设计做得比三星还好,或三星能把产品研发做得比苹果还好,又或者苹果的网络营销做得比小米还好,它们各自的竞争优势差距越来越小,这时它们必须重新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继续保持或拉开彼此的竞争距离,假如谁没有及时跟上或还停在原地,那么它将会被远远抛在后面,一如现在的诺基亚。再回到家具行业,为什么很多昔日的老大哥光彩不再?就是因为以前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现在的竞争优势,而在新环境下又没能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或竞争优势,所以它们注定要被超越、被抛在后面。
因此,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地发展,就要不断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才是你比别人有优势的差距。
优秀的企业与普通企业有多大的差距?一流的企业与三流的企业有多远?在这个差距凸显的时代,企业之间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家具人,现在是时候丈量一下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摸一摸理一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这样才不至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别人抛在后面,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实习编辑:石君兰)
相关专题: 封面第八期
相关新闻:

-
-
全球唯一存活大熊猫三胞胎性别揭晓:一雌两雄
全球目前唯一存活的大熊猫三胞胎满月,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公布了三胞胎性别:一雌两雄。
-
-
2015年家具业还得过苦日子
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部分企业倒闭,而想扭转乾坤的融资手段也有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详细]
-
-
李良辉:商人的头脑 农民的心态
太子家居董事长李良辉随时提醒自己:“要有农民的心态。”…[详细]
-
如何洗澡更舒适?
资讯
财经 · 房产
汽车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