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存于核心的细微处
差距,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为“事物之间相差的程度,也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差距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博士也有一本著作——《差距》,书中全面分析了中国一流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并提出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
在下文中,列举了各行各业的一些企业家的经典话语,这些都是优秀企业家的经营理念与实践经验,而也正是这些理念与经验帮助其成就一流的企业,拉开与同行之间的距离。不同的观念在碰撞中擦出火花,得到对于差距最真实的理解。
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
要理解中国企业目前所有的繁荣与危机的根源,都必须从一个基本点出发:目前中国公司在持续发展问题上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依靠某个人获得繁荣,还是依靠制度、盈利模式和战略体系获得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
点评:
“中国企业的战略是‘总裁战略’,总裁的话就是战略,中国企业的管理是‘总裁管理’,总裁的命令就是管理”。姜汝祥在《差距》一书中讲到,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企业家对自我的否定和创新,企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增长能力,进入500强也就永远只是一个梦。没有企业能够通过某个人的力量获得企业持续的发展和壮大,所有的发展和壮大都是遵从规律的结果。是依靠某个人还是依靠战略体系,不同的选择自然会拉开企业之间的距离。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
一个企业要把注意力放在核心业务和自己核心优势上,要形成核心优势,必须专业化,不懂得放弃永远什么也得不到,“做减法”有时候比“做加法”更重要。企业的性质,产品的结构性质,越简单越好。时至今日,我可以用6秒钟来介绍清楚这个企业,当我们可以用2秒钟来介绍清楚万科的时候,它才真正实现了向一流企业的转变。
点评:
王石在自己的书中讲过:“万科曾经做过很多项目,走过多元化的道路,但现在就走专业化,脚踏实地地研究专业内的消费者、产品。”这也就是姜汝祥博士所说的“诺基亚之道”,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再看现在的企业,不管是哪行哪业,都在追求多元化,以谋求更多的利益增长点,然而,事实证明,多元化跨界若不能成功,恐怕只会让企业裹足不前甚至是拉大与其他同行之间的差距。企业“要想变得更大更强,做大做强,必须忍痛‘断臂’,走向专业化。”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
许久以来人们总觉得沃尔玛是一夜成名,但它是我们自1945年以来所有努力的结果,像大多骤然成功的例子一样,我们足足奋斗了20年。
点评:
提到沃尔玛,首先想到的就是低价,沃尔玛是仅凭借低价就远远甩开同行企业独占鳌头吗?姜汝祥博士分析认为,低价和商品多样化策略只不过是沃尔玛成功的表象,因为在这种策略的背后,是沃尔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煞费苦心建立的中心辐射式商品流通体系,以及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其进行的自动化改革。这种厚积薄发的成果使得沃尔玛能够持续增长并且成为500强企业的老大,与同行企业之间拉开了一个巨大的距离。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
服务是全世界最贵的产品,所以最佳的服务就是不要服务,最好的服务就是不需要服务,完善好一个良好的体系最重要。
点评:
马云认为,在中国,服务是最昂贵的产品,服务也是将来的一个趋势,但是服务型企业的最终目的一定是要让你的客户不需要服务,这样企业才能做好。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服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拉大与其他竞争者之间差距的不可或缺的一项。不管是在电子商务行业还是在家居行业,优质的服务都至关重要。但是,不能依靠服务来支撑整个企业的发展,“不要服务”、“不需要服务”是建立在产品的高质量基础之上,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马云一手创建的阿里巴巴才能成为行业翘楚。
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
华为面对的跨国公司不仅是竞争者,更是老师与榜样,他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了国际竞争,知道了什么才是世界先进。他们的营销方法、职业修养、商业道德,都给了我们启发。我们是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的规则,在竞争中学会了如何赢得竞争。
点评:
任正非的这段话也正表明了华为与跨国公司的差距,面对这种巨大的竞争压力,华为以对手为榜样,在两者的差距中找到竞争的方法,为自己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敌人也是朋友,没有敌人你就没法生存。商场如战场,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有竞争才会寻求变革。也许正是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华为才能越走越好,走得比别人更远,连续5年实现阶梯式的增长,驱使外界从未放松过对它的关注。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
从我自己成功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你完全模仿别人的话你就完蛋了。
点评:
这句大白话告诉我们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国内外环境也不同,他人成功的模式也许并不适合你,“我现在成功的模式,也许适合于跟我同行,同级别的企业去做,小企业、创业企业完全不一样。”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同,这差距不是一两步就可以迈过去的,但是可以借鉴他人成功模式中适合自己的一部分,与自身相结合,让企业发展得更好。
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
我现在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纪律,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个行业,不能做第二个行业;而且不能这个行业所有环节都做,要做就只做自己熟悉的那部分领域,同时做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只用自己最特长的那一部分。
点评:
史玉柱是颇为传奇的一个企业家,崛起,失败,再崛起,跌宕起伏的命运与企业的沉浮有着密切的关联。失败之后三年不到的时间,史玉柱又重新站了起来,再一次投入市场洪流的他开始摒弃过去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变得专注起来。专注某一领域是史玉柱远远甩开同行企业,重新走进行业前列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以上一些企业家的观点来看,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拉开企业与其他同行之间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是企业家的经营理念,还是企业的战略体系,都要以自己的核心业务为主,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缩小与其他同行的差距。要缩小差距,就必须要有比竞争对手更先进的理念,找到差距存在的原因,对症下药。(实习编辑:石君兰)
相关专题: 封面第八期
相关新闻:

-
-
全球唯一存活大熊猫三胞胎性别揭晓:一雌两雄
全球目前唯一存活的大熊猫三胞胎满月,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公布了三胞胎性别:一雌两雄。
-
-
2015年家具业还得过苦日子
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部分企业倒闭,而想扭转乾坤的融资手段也有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详细]
-
-
李良辉:商人的头脑 农民的心态
太子家居董事长李良辉随时提醒自己:“要有农民的心态。”…[详细]
-
如何洗澡更舒适?
资讯
财经 · 房产
汽车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