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夫:微信更适合乌合之众 电商退烧已见端倪
智识的贫困
关于中国国民阅读率之低不仅有数据的研究支撑,一般我们也有惊人地发现和切身体会,直到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流行和普及,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且不论“低头族”在看什么,终究他们开始“阅读”了。
在微博如日中天的两三年前我就感觉微信更适合互联网的“乌合之众”,随着用户的大迁移,微信将不可避免地重蹈微博信息过载的覆辙,尤其是其社交属性的初衷正在向媒体和营销属性异化。
信息过载本身并不能成为危机的根源,因为长久而言这将是一种常态。危机的根源恰恰来自于主体的用户和受众,这关涉到这一群体的明显表征。
资讯更多具有信息的属性而非知识的属性,而意见需要足够的常识和理论来理解和判断。当第三屏主宰阅读,当时间无限碎片化,一种新时代的“迷思”已经诞生。我们正在渐行渐远某些弥足珍贵的东西。
我们目前所处的诸多信息场和舆论场可能并不利于我们智识的增长,这不仅因由写作者(和把关人)的匮乏,理论基础、调查研究和思辨过程的缺失,更在于读者和受众本身的匮乏,反智化国民教育早已结出恶果,健全的智识并非人人具备, 尽管这背后有其历史文化渊源。
一个民族即便再现代化,都摆脱不了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认知有四个层面——真、善、美、圣——传统中国的知识主要在第二个层面(应用伦理,道德哲学,类似康德所说的实践理性),由于这四个层面是有逻辑关系逐层递进的,所以真的层面基础性缺失导致后几个层面的认知出现混乱,因为概念世界从未清晰过。
400多年前,利玛窦就发现中国人有一种天真的脾气,一旦发现外国货质量更好,就喜好外来的东西甚于自己的东西。看来好像他们的骄傲是由于他们不知道更好的东西以及发现自己远远优胜于他们周围的野蛮国家这一事实。到了明治维新时代,福泽谕吉则发现中国人在思想上的贫困。
近三百年以来,中国还没有完全现代化(或近代化),世界已经进入后现代和后工业社会,这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困惑。从两千年的天朝上国,到近现代的自尊自信自爱碎了一地,到某个特殊的统制时期,再到今天的半封闭半自由,国人的精神殿堂在各种合力下訇然坍塌。所以,从某个角度说中国最大的市场就是中国人的灵魂市场。
这大概就是中国社会1990年代以来趋向于一种物化价值观的根源所在。“修齐治平”的理想让位于成功学,学习让位于“培训”,阅读让位于娱乐,喧嚣和浮躁在所难免,但这将终究作为一个过程,而非终点。
-
全球唯一存活大熊猫三胞胎性别揭晓:一雌两雄
全球目前唯一存活的大熊猫三胞胎满月,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公布了三胞胎性别:一雌两雄。
-
2015年家具业还得过苦日子
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部分企业倒闭,而想扭转乾坤的融资手段也有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详细]
-
李良辉:商人的头脑 农民的心态
太子家居董事长李良辉随时提醒自己:“要有农民的心态。”…[详细]
-
如何洗澡更舒适?
资讯
财经 · 房产
汽车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