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夫:微信更适合乌合之众 电商退烧已见端倪
我们惯常给予中国的任何修饰词可能都会导致某种固化的认识而羁绊我们的思考。近300年来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的文化走向了何方?我想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时刻,停下来反思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的精神和场域,是否走向了进步,还是走向了迷失?
文化的迷失
尽管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性问题仍旧突出,有的地方还保持着2000多年前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但是无可置否,中国整体上已经达到综合初等现代化水平。当然这里面核心的是人的现代化,而非物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种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所以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领域的自由化、个人化、世俗化等。)
现代化近于西方化,这对于一个素以天朝自居的中央帝国来说不啻讽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民族心理挫折乃在于两千多年来的中外交流的不平衡性,包括中西方交流。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世界再次变小。尤其是自1601年利玛窦和罗明坚进京受到万历皇帝礼遇以来,中西方开始了更为密切的交流。但是在1840年前的两百多年里,中国与欧洲的交流仍旧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传教士络绎不绝地从欧洲来到中土,如鹅毛般的“中国信札”不断寄回欧洲,而在18世纪前有文字记载的到访过欧洲的中国人屈指可数(蒙古人不算)。
文明的意义之一就在于交流,而中西方的交流在大多数时候的不对称性必然导致一种严重的后果,就是世界的天平将发生倾斜。
1840年的“通商战争”警醒了天朝梦,开启近代中国的“师夷”之道,1894年的“清日战争”更萌发了民族危机,中国第一次“取法东洋”,以过去的学生为师。
但是不幸的是我们的学习逐渐走向了非此即彼的极端做法,即对本传统的全面批判甚或否定。尤其是新文化运动(1919年前后)和文化大革命,前者让主流知识分子失却了传统与自我(颠覆中国中心主义,否认自身的文化价值,认同西方的文化制度,走向了欧洲中心主义),后者则让中国人“一无所有”,包括文明、秩序与人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亭林先生所言亡天下而非亡国,“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一个民族无法维持自己的文化和习俗秩序,被外来文化彻底异化,结果就是一个民族的一种文化的消亡。
日本曾正式学习中国近三百年(607年~894年),但是从607年其所献国书中“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表述即可看出日本一开始就没当自己是低于中国的藩属。
1837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61年后,爱默生在一次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中讲到“我们依赖于人的日子,我们心智向其他大陆智慧学习的学徒期,这一切就要结束了”,才开启了“美国思想的独立宣言”。
学习异文化本是一件进步的事,但丧失文化基点的学习则终究是一种迷失。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应该是,传承而非模仿,创新而非颠覆。回归不是复古,而是重新发现自己,重新出发。
本文作者盛夫系独立媒体人,连线报告出版人。本文是其反思系列文章之一,凤凰家居此前曾发表其《家居商业反思:进步背后的浮躁》一文。
-
全球唯一存活大熊猫三胞胎性别揭晓:一雌两雄
全球目前唯一存活的大熊猫三胞胎满月,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公布了三胞胎性别:一雌两雄。
-
2015年家具业还得过苦日子
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部分企业倒闭,而想扭转乾坤的融资手段也有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详细]
-
李良辉:商人的头脑 农民的心态
太子家居董事长李良辉随时提醒自己:“要有农民的心态。”…[详细]
-
如何洗澡更舒适?
资讯
财经 · 房产
汽车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