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期
2012.07.27
导语:在追求高利润和低成本的双重挤压下,一条贯穿工程合同招标、建材供应、工程施工、质量监管全过程的利益链日益明显。万科自今年3月接连爆出“毒地板”“纸板门”之后,最近再爆“质量门”。有人批评万科追求利润放松品质,殊不知万科只是整条利益链的薄弱一环。[回顾:“高档地板”竟是淘汰货 万科精装房又出“质量门”] [网友评论]
第03期
2012.07.27
导语:在追求高利润和低成本的双重挤压下,一条贯穿工程合同招标、建材供应、工程施工、质量监管全过程的利益链日益明显。万科自今年3月接连爆出“毒地板”“纸板门”之后,最近再爆“质量门”。有人批评万科追求利润放松品质,殊不知万科只是整条利益链的薄弱一环。[回顾:“高档地板”竟是淘汰货 万科精装房又出“质量门”] [网友评论]
目前我国的毛坯房价由物价局进行严格的核定,开发商无法自由变更,而精装修部分的价格则由开发商自行明码标价,可操作空间巨大。对开发商来说,精装修一方面提升了楼盘的价值,也存在巨大的获利空间。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开发商竞相上马精装房项目,精装修标准一个高于一个。
据了解,目前精装房市场开发商所提供的购房合同并没有规范的文本,大多购房合同中有关精装修的约定均通过“补充协议”或者其他条款来体现。例如最近爆出质量问题的万科重庆项目,就是在购房合同之外再签一份委托装修合同。这些合同中对建材只标品牌不写价格,开发商就可以自由选择同品牌中高价位或者低价位产品。业内人士估计,模糊的装修条款至少可为开发商带来每平方米2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利润空间。[详细]
开发商常常在精装修报价上有所夸大,以制造房价更合算的印象。在房地产市场行情不景气的情况下,精装修也在逐渐成为调节价格的缓冲带。市道好的时候,楼盘可声称拥有超豪华的装修标准,以此来抬高楼盘报价。在市道差的时候,售楼人员又可以“装修标准降低”作为降价的理由,既能降价推货,有能安抚已签约业主。[详细]
调查 |
如果说因被开发商拖欠工程款而降低工程质量是无奈之举,那么纵容小公司以其之名包揽工程从中赚取挂靠费则是可耻之极
业内人士透露,在精装房和公共空间装修的领域中,不知名的小公司挂上大公司的名义投标的事,稀疏平常。通常的做法是:在征求知名装修公司同意后,小公司以其名义进行低价投标;中标后,以知名装修公司名义与开发商签订合同;开工后的一切施工步骤,都由小公司完成;开发商付款到知名公司名下,公司在扣除6-8个点的“挂靠好处费”后,再将剩余款项转给小公司。
对小公司而言,这种做法能以知名装饰公司名义和较低的价格投标,中标率更高;对具有一级工装资质的知名装饰公司而言,让小公司“挂靠”不但能完成国家对一级资质公司定下的业绩要求,还能毫不费力地赚点“零花钱”。对于小公司的施工质量,被“挂靠”的大公司通常不管不顾,有时双方甚至连简单的协议也不签。因此当出现地板起鼓包、下水道反味、阳台漏水、厨卫产品出故障等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详细]
从技术角度上讲,开发商和施工单位想做出各方面都过应的精装修并非难事。但由于这件事涉及了精装房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方多了自然就复杂化了。虽然施工单位会与开发商签订精装协议,但协议中对开发商的付款方式和付款截点的要求模棱两可。于是,只“循环欠款”这一招,就常常令施工方无所适从,只得持续垫款。手里没有充裕的资金,却想按时完工拿到尾款,施工单位不得不选择“降低材料标准和工程质量”。试想,在这种环境中装出来的房子,想没问题都难。 [详细]
为了能够进驻房产开发项目,建材供应商大多以低价作为杀手锏与对手竞标。一位长期做精装修业务的外包公司人士表示,目前精装修报价系统有两套方案,一是工程渠道报价,一是零售用材报价。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招标采用工程用材,展厅参观使用零售用材。从市场的行情看,零售用材的报价比工程用材高。工程用材一般从建材厂商进货,优惠最低可以达到市价的一半,其中一些比较高端的品牌产品折扣约是市场价的6~7折。[详细]
价格不一样,质量当然不一样,而且差别还不是一般大。一些品牌厂家代表透露,据透露,为降低采购成本,留出更多利润空间,处于上游的开发商硬性推行“低价采购”的订单给处于下游的家居建材企业,家居建材企业纷纷为房企提供“特供”产品。许多地板和门窗厂家也会区分开零售市场和精装房“特供品”的销售渠道。
此前曝出的万科重庆项目所使用的品牌地板就是厂家特制供应的,该款地板因太薄,脚感差,已被市场淘汰,许多厂家都已停产。供应商同时承认,这种地板质量一般,环保系数不高,如果家庭装修建议最好购买价格较高的木地板。这些“特制”“特供”产品,尽管属于一线品牌,但档次很低,甚至不如一般的三线品牌。可是让人心寒的是,在工程监理环节,与开发商有合作关系的监理单位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安全,往往就是“睁一眼、闭一眼”。[详细]
目前精装修房在装修过程中名义上有监理机构存在,但因为监理机构受雇于开发商,不属于真正的独立第三方,所以基本起不到监督作用,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几近零监管的状态。上文提到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安全,某些不负责任的监理单位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监理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开发商也承认精装修过程中没有监理在场。而对于装修的验收,业内人士也表示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规定,即使有验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许多装饰装修本身就没有明确标准。[详细]
可以说,目前的精装房领域从开发商、装修公司、建材供应商到工程监理各环节都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其质量保障仅靠行业自律,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维权难度大。消费者在购买精装房时务必要提高警惕,除了签署购房合同,还必须签订补充协议。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装房的施工质量。首先,在合同里明确工程适用的施工规范,可参照建设部颁布的《住宅装饰装修施工规范》;其次,合同中应明确工程验收标准,建设部有适用于全国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再次,最好在合同中约定,要求开发商最后出具合法监理公司的报告。
2、住宅内的各类建材及设备。精装修房屋工程使用的各种主要材料在补充协议中应该准确无误地表明,不要有任何遗漏,特别是材料的品牌、型号等,必须事无巨细一一列明,尽量避免使用“优质”、“高档”、 “相当于”、“不低于”等含糊字眼。
3、竣工以后的室内空气质量。目前国家颁布了“十种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以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这些标准以及规范是强制执行的行业法规,所以必须在协议中有所体现。
4、精装房的保修。住宅装修的保修十分必要,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家已经把住宅的装修保修期规定为两年,所以在协议中要特别标注。[详细]
面对多个环节的潜规则,消费者只能依靠自己了。
据了解,我国建设工程验收实施备案制,成品住宅的初装修经过监管验收一般没有问题,质量问题主要出现在二次装修即通常所说的精装修过程中,由于目前对精装房没有专门的质量标准,不少建设项目不在报验范围内,给监管带来了难题。行业标准缺失、开发商逐利、装修流程不规范、缺乏监管,导致精装修市场十分混乱。
值得期待的是,带有强制性的新建住宅精装修质量国家标准有望年内出台。该标准规定,将从两个阶段介入精装验收,一是在主体工程完工后、装修公司进场前,进行交接层面的验收,以保证装修基层和部品部件的衔接。第二阶段的验收则是对精装工程的最后验收。 [详细]
尽管有诸多问题,但消费者也没必要因噎废食。应当承认,从毛坯房转向装修房,是行业未来的趋势。装修交付可以基本消除装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减少90%的装修垃圾,为消费者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减少邻里间装修不同步而导致的相互干扰。期待相关行业标准和监管条例的出台,能让消费者买上放心的精装房。
凤凰网家居频道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杨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