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家居非常道

夏日防癌指南

皮肤长期暴露在阳光下,轻则晒伤,更可怕的是有引发皮肤癌的风险。

居家QNA

搭配家:你也能做花仙子

范爷的花仙子造型吹来阵阵仙风,这些清新的元素很适合用在家装里面。

设计下午茶

邱春瑞:用嗅觉做设计

你不会想到,这一个飘散着茶香的空间,却是一个销售中心的伪装。

中国建筑师王澍 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2012年05月11日 18:40
来源:凤凰家居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2012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普利兹克建筑奖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49岁的王澍也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公民。当得知自己获奖后,一向低调的王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真是个巨大的惊喜。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荣幸了。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消息传来,本来就不平静的建筑业内一片混乱,恭喜声,忿忿不平声,叹息声,质疑声,甚至是叫骂声不绝于耳,也许正如某建筑评论人所说,“中国建筑界盼望中国人获得普利兹克奖是一直以来的梦想,当这种荣誉真的到来时又有些茫然。”甚至很多中国网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以为是黑客篡改了普利兹克建筑奖官网首页。

狂人?文人?

王澍1963年生于新疆,生活在西安,他的父亲是一名音乐演奏家,业余时间喜欢做木工,母亲是北京人,是教师和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在父母的熏陶下,王澍开始对材料、工艺和文学感兴趣。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喜欢四处绘画。跟很多建筑大师学习建筑的初衷一样,他的父母认为艺术家是难以谋生的,所以要求他学习理工科,但他坚持要学习一个和艺术有关的理工科专业,于是找到了建筑学。

王澍于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建筑系。王澍在学校已经是个风云人物。广为流传的一件事,是他当着导师齐康的面口吐狂言,“如果说中国有现代建筑师,那也只有一个半。半个是我导师,一个就是我。”当时学位委员会有人直接问王澍的导师齐康,“这小子怎么这么狂啊?”结果,王澍的论文答辩全票通过,但学位委员会并没有授予他硕士学位。

王澍最常说的一句话:“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所以,他迷箫,擅长书画,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痴迷。动荡的文革年代,他常出入书库看所有被查封的书,“七到十年的岁月里,我就是这么乱看书度过的,包括大部分外国文学的翻译本和中国的古书。”后来随父母迁到西安,负责出黑板报,看父亲与朋友们在剧团里排演,艺术和文学的素养渐渐生根,王澍的“园林”建筑风格也正来源于此。

工匠?业余建筑师?

1990年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建筑项目之后,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里,王澍没做任何建筑设计工作,而是一直与工匠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在真实的建造中获取经验,这也为他之后独特的“民间”建筑语言奠定了基础。1997年王澍和他的妻子陆文宇在杭州创办了“业余建筑工作室”,这段时间也是王澍建筑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妻子的支持让王澍感动不已:“主要靠她的工资在养我,我打零工,偶尔挣一笔。我那种文人的孤傲早年就养成了,认识妻子后,抹平了大半。事实她对我最大的影响,更是关乎心性的修养。”

对于工作室的起名,他的解释是:“对我而言,不管我是一个工匠还是业余的,都是一样的。” “一个人因为兴趣而从事某项研究、运动或者行为,而不是因为物质利益和专业因素。”在王澍的概念里,“兴趣”这个词就意味着“对工作的热爱。”

2000年,王澍完成了他第一个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这个作品体现了他的建筑哲学——对环境的密切关注。如何让建筑自然的存在于“山”和“水”之间而不突出,以及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是他设计这座图书馆的沉思背景。在设计中,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此外,四个散落的小建筑的尺度明显小于主体建筑。2004年,王澍凭这个作品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

他的其它重要作品全部是在中国完成的。主要作品包括2005年完成的宁波美术馆项目,同年完成的宁波五散房项目。他在宁波的作品还有2008年完成的宁波博物馆。在他定居的城市杭州,王澍于2004年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于2007年落成。

“从2000年至2008年,业余建筑工作室试验了一系列使用回收旧砖瓦进行循环建造的作品。其中一种做法就习得于宁波地区的民间传统建造,使用最多达80几种旧砖瓦的混合砌筑墙体,名为‘瓦爿墙’,技艺高超,但因不再使用而行将灭绝。在鄞州新区仅剩的最后一个村落里,我们还能看到精美的‘瓦爿墙’。”王澍在8年中逐渐研究形成了一种基本工作方式,在大型工程开始之前,用小型项目进行范型、结构与材料做法的试验。

为了充分发掘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王澍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2007年,他在杭州还建造了由6个26层的高塔组成的大型高层集合公寓“钱江时代——垂直院宅”,并因此获得2008年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他的作品还有2006建成的金华“瓷屋”茶室,2009年完成杭州南宋御街博物馆。

体制内?体制外?

值得一提的是,并没有参加中国建筑体制内的注册建筑师考试而获得“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的王澍是一位“体制外”建筑师,这便意味着在世界建筑界最高奖——普里兹克奖官方网站上列出的所有获奖者项目的施工图纸上都没有王澍的名字!这对于坚守了近二十年注册建筑师体制的中国建筑界是何等的讽刺?这也因此而引发了网上一场关于中国建筑界体制合理性的争论。

浮躁的社会中的“注册建筑师”资格证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获利的工具,欠缺思考和原创正在成为注册建筑师们的通病,这是无可争辩的可怕事实!所以这场关于体制内外的争吵显得着实没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才是建筑师们应当抱有的职业态度。普利兹克先生的评语发人深省,“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王澍所说的“年轻建筑师要更加重视建筑的原创话题”似乎更加中肯,“中国的建筑师往往对真正原初的创造性概念比较模糊,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参考着已建成的作品和方案,在模仿中思考。”“中国的城市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里面,传统的这部分被破坏得很厉害,有非常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可能是发展太快,思考太少,就不认为这里面有太多的文化的问题。实际上它直接冲击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反过来,我们这么大的人口,高层建筑是不可避免的。我觉得还是比较缺乏这种原创型的带有思考的探讨。”

正如近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所说,“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也许王澍离以往的那些获奖者、那些真正国际顶级的建筑大师,无论从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还有距离。但王澍是国内所谓明星建筑师队伍里少数没有西方教育背景的建筑师,他对自己建筑理想的执着与国内建筑界普遍的浮躁气候形成鲜明对比。在一个西方建筑师及西方建筑理论占统治地位的大背景下,在上上下下都追求视觉冲击力,从国家到个人都急于显示自己的时代,要走一条中国建筑之路,需要定力与信仰,而王澍正是寻求当代中国建筑之路的建筑师的优秀代表,值得同行的敬意。中国建筑师所需要引以共勉的,也正是王澍的那句话,“建筑业需要的是批判的创造,建筑传统需要的是进取的保护。”

[责任编辑:蒋玉珍] 标签:建筑师 普利兹克建筑奖 王澍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华南

全球唯一存活大熊猫三胞胎性别揭晓:一雌两雄

全球目前唯一存活的大熊猫三胞胎满月,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公布了三胞胎性别:一雌两雄。
家居非常道
凤凰名家
更多>>
2015年家具业还得过苦日子

2015年家具业还得过苦日子

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部分企业倒闭,而想扭转乾坤的融资手段也有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详细]
李良辉

李良辉:商人的头脑 农民的心态

太子家居董事长李良辉随时提醒自己:“要有农民的心态。”…[详细]

联系方式

  • 凤凰新媒体 家居频道
  • TEL:8620 8527 6220
微信二维码
 

战略合作

傢-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