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谈普利兹克奖:并非只针对某种绝对正确建筑
2014年的普利兹克大奖授予了日本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设计诉求的建筑师坂茂。如果从普利兹克奖这些年的获奖者的类型来看,也应该是他了。每一次颁奖之后,总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好像两年前,当王澍活动普利兹克奖的时候,不少人问我是不是特别喜欢王澍的设计,我回答说他的设计未必是我们最喜欢的,普利兹克委员会也未必认为他的建筑是最好的,他的获奖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这个委员会对于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探索方向的同意,具体到王澍,就是对不要模仿西方建筑、不要设计巨大的地标型建筑、多考虑用民族动机、多使用再生材料的考虑。所以,普利兹克奖是一种方向的支持,并非针对某种绝对正确建筑的奖项。我们好多人总是把这个奖和吉尼斯混为一谈,是不了解普利兹克的方式。
普利兹克奖
普利兹克奖
如果我们把普利兹克奖近十来年的获奖者排一个序列,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普利兹克委员会不是在扶掖优秀设计师,也不是为某个炫目的建筑颁奖,而是在通过颁奖推动国际建筑的走向。我们不妨看看:
1979年是菲利普·约翰逊,那是国际主义风走到尽头的时刻,后现代主义已经轰轰烈烈的兴起了,给最后一个国际主义风大师颁奖,是肯定战后二十多年的这个运动的成就,因此有总结的意义。
1980年的大奖给了墨西哥的设计家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巴拉甘Luis Barragán),是试图在国际主义风走向颓势、后现代主义出现了过度装饰的浪潮中推动一种民族方式的诠释,一种地域主义的鼓励;
1981年大奖给了詹姆斯·斯特林(Sir James Stirling,),是全面的肯定后现代主要的地位;
1982年颁给了凯文·罗什(Kevin Roche,),是对国际主义风中能够部分吸收粗野主义的元素,又不过于粗糙的肯定;
1983年授予了贝聿铭(Pei, Ieoh Ming,),是对于这一位始终坚持现代主义传统的大师的一个终身成就奖;
1984年授予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是对刚刚冒头没有几年的新现代主义方向的肯定和鼓励;
1985年授予奥地利设计师汉斯·霍兰(Hans Hollein,), 是对于欧洲后现代主义的扶掖和鼓励,因为当时后现代主义基本是美国人先声夺人,给予欧洲一个地位是很合适的。
1986年的普利兹克大奖给了德国建筑师哥特弗莱德·波姆(Gottfried Böhm,), 是肯定了欧洲在后现代同时的粗野主义依然有一定的空间,体现了多元性的建筑观;
1987年颁奖给日本现代主义大师丹下健三(Tange)。
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
普利兹克建筑大奖授予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 1957-),我自己并不惊异,因为对于他来说,获得普利兹克奖仅仅是迟早的问题。用可以循环的生态材料做临时性建筑,并且长期坚持这个探索方向,国际建筑界这类设计师少之又少,谈到生态建筑,好像非他莫属的感觉。
在新一代的日本建筑家中,1957年出生的坂茂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超级明星”了。他那些用纸张、纸筒等低成本、可回收原料建成的非常有创意的房屋、展厅、居室、甚至教堂,令世人惊叹不已,早几年他已经被美国的《时代周刊》杂志列为二十一世纪建筑和设计界最有创造性的人物之一。坂茂于1977-1980年就读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建筑学院,后到库伯联盟建筑学院继续深造,于1984年毕业。他的导师是纽约五人组中最具试验性精神的约翰·海杜克。在著名的日本建筑师矶崎新的事务所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坂茂于1985年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
他最早引起国际建筑界瞩目的作品,是他在1995年为神户大地震灾民设计的用纸板和纸筒建造的庇护所,其造价低廉、施工技术简单,灾民自己便可动手建造。坂茂曾经担任过联合国难民委员会的顾问,并因他所设计的这类可以快速低价建成的临时住宅,而被称为“急救建筑师”,这些简易庇护所曾为1999年卢旺达的战争难民和2008年中国四川的地震灾民提供了临时栖身之所。2011年,日本遭受严重地震、海啸和核灾难,坂茂的纸品建筑亦为灾民送去了温暖和关怀。
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
坂茂从不张扬他的结构元素,他认为,结构只是配合建筑整体的一种设计手法;他也从不追求“最新潮的”材料和技术,他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注重的是造价低廉、可回收再生、加工时技术含量不高、制造过程中资源浪费很少、以及容易被更换等特点。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坂茂和建筑师佛莱·奥托(Frei Otto)、工程师布罗·哈泼尔德(Buro Happold)合力设计和建造的日本馆(Japanese Pavilion at Hannover Expo, 2000)荣获世界建筑大奖(the World Architecture Award)。这个看上去像一个用格栅结构支撑的大帐篷,长72米,原本完全是利用纸张和纸筒建成的。不过因为德国建筑法规的相关规定,才在屋顶处增加了一些加固的金属支撑。博览会结束后,这个建筑便完全回收重新变成纸浆了。
坂茂的作品,并不都是“短命”的。1995年九月,他在神户震后设计了用少量资金且可迅速组装的鹰取教堂(Takatori Catholic Church),因所用材料而被昵称为“纸教堂”,成为当地的救灾基地,被多个救灾NGO团体作为据点,在救灾中起到重要作用。2005年,“纸教堂”被拆卸运去台湾南投,赠给该地区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的灾民,2006年运抵台湾后,“纸教堂”被重新组装起来,沿用至今。
虽然因为纸建筑而出名,但坂茂对材料并没有偏见,他也很喜欢使用金属、玻璃等材料。2004年,坂茂和他的团队参加了法国东部美茨市蓬皮杜中心(Musee d’art Moderne Georges Pompidou, Metz, France)的设计竞赛,从153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他的设计中最受瞩目的是中心的屋顶——这把巨大的、正六边形的“大伞”,以总长为十六公立的木材作衍架,用钢条和夹板条斜向编织成格状“骨架”,再铺上半透明的涂有聚四氟乙烯的玻璃纤维薄膜,冬可御寒,夏可遮阳,灵感来自传统的中国竹编斗笠。“伞”的下面是三个水泥方盒子似的展厅,整个中心用可开合的玻璃遮板围合起来,关上则自成一体,打开则与室外的花园绿地连成一片。该中心于2010年五月建成向公众开放。
在坂茂的身上,可以看到多种建筑学派的影响。首先,他是一位日本的建筑师,他所采用的许多动机和方法来自于传统的日本建筑。日本传统建筑中,各个房间的地板都是“一马平川”的相互连通的,坂茂设计的房子里,地板的高度也总是不变的。他选择海杜克为导师,就是希望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建筑之路来。海杜克非常理性的建筑观为他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西方现代主义的新视角,从而对于日本的传统空间也有了更丰富的感受。作为一位在西方接受教育并深受西方建筑思想影响的日本建筑师,坂茂很自然将东方和西方的建筑形式、设计手法结合起来。 坂茂绝对是一位生态建筑师,但同时,他也确实是一位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一位非常理性的日本试验家。他的名言是“我憎恨浪费”,这也是他在设计实践中的哲学依据。
坂茂的一系列作品都很有趣,他在2000年设计的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日本馆(the Expo 2000 Japanese Pavilion, in Hannover), 用长20米、12公分纸筒,而纸张厚度仅仅只有四分之一公分,是极为薄的防水、防火纸筒,这个建筑的纸筒之间不用机械铆合,面是用胶带粘合,施工极为简单,虽然材料简单,但是日本馆空间特别大,这个建筑内空的长宽高是74 × 25 ×16米,虽然德国严格的建筑法规迫使坂茂不得不用一点木结构加大结构强度,这个建筑始终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纸屋子。坂茂用类似方法设计了很多重要的纸屋子,比如蓬皮杜梅兹中心(Centre Pompidou-Metz, France)、一系列在日本、中国和美国搭建的家具屋、在新西兰设计的纸板教堂(Cardboard Cathedral,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2012–2013)
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
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被称之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地位极高, 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发起,凯悦基金会(Hyatt Foundation)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个人颁布的奖项。每年约有五百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个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今年普利兹克奖说坂茂的设计在材料的使用上具有创造性、发明性,称赞他对于全世界人文的关怀,并且称他为“年轻一代和所有人们的一个具有责任心的老师、一个典范和榜样”。如果翻译出来看看,就是说他不但身体力行的用再生材料设计简易建筑,解决很多燃眉之急的掩蔽所使用问题、建造的费用问题、循环使用的问题、生态影响的问题,并且也以身作则,带动了世纪的可持续设计运动。不仅仅是作品,而且是做人都获得尊重。
-
全球唯一存活大熊猫三胞胎性别揭晓:一雌两雄
全球目前唯一存活的大熊猫三胞胎满月,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公布了三胞胎性别:一雌两雄。
-
2015年家具业还得过苦日子
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部分企业倒闭,而想扭转乾坤的融资手段也有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详细]
-
李良辉:商人的头脑 农民的心态
太子家居董事长李良辉随时提醒自己:“要有农民的心态。”…[详细]
-
如何洗澡更舒适?
资讯
财经 · 房产
汽车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