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慧明:设计师要有普世的价值观、美学观和生活方式
2012年12月7日-9日广州设计周在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凤凰家居以“纵横”为主题,采访叶锦添、王受之、林学明、童慧明等多位名家,从历史、现实乃至未来全面审视中国设计,从西方设计中吸取精华,贴近当代世界设计趋势,以纵横的方法观重新思考中国设计的定位与发展,让世界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中国设计与中国文化。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
凤凰家居:童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凤凰家居的采访。中国设计发展30年,您认为它目前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童慧明:中国设计发展到今天,单纯从基础层面完成一个设计已经不成问题了,但大量的设计作品都在追随西方的设计理念,对于真正的中国设计的内涵和精神没有太多的思考。很多设计看起来就像是西方设计的翻版。但到底什么是中国设计的内涵和精髓,在目前,我不相信有人能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认同的解答。
凤凰家居:那么您认为这个需要被传承下来的真正属于中国设计的内涵和精髓是什么?
童慧明: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也不认同很多国学中的说法。比如说我并不认为孔孟理念是中国设计今后应该挖掘的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
凤凰家居:您不知道中国设计应该传承的核心是什么?
童慧明:我真的不知道。因为我现在从事的是设计教育。若干年前,我是做过很多设计,但那时候的设计并没有把文化的问题放在里面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因为那时候的市场不需要,设计纯粹是为了满足商业市场。
凤凰家居:那您觉得我们是否有必要去给中国设计下一个定义?
童慧明:我觉得先不要忙着下定义。一旦下了,大家就陷入一个套子里了。中国设计还没成熟,如果立刻给它一堵墙,用一个定义把它约束规范起来是不好的。我这样来说吧,苹果的产品大家都喜欢,但它其实是哪个民族的文化?美国吗?不是,它超越了种族和文化的界限。所以我认为,大家首先应该建立起普世的价值观、普世的美学观和普世的生活方式。如果你的作品能被全世界的人喜爱,说明它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面,这时候你才能谈能不能让它带有中国的印记。
凤凰家居:这又是一个中国设计“走出去”的问题。您认为目前的中国设计和国外的相比,差距在哪儿?
童慧明:我觉得现在大量的中国设计都很粗糙。大家没有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那种精神。
凤凰家居:那中国设计想要走出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童慧明:首先,我们要改变世界对中国设计的看法。现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设计就是廉价、粗糙、低质量、复制。这些问题解决不了,中国设计走不出去。如果你把一个产品从文化的角度等各方面都设计得很好,但一拿出来用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别人就会立刻觉得你的那些外表的东西都是忽悠人的。所以还是要先把一切都落到实处。
相关新闻:

-
-
全球唯一存活大熊猫三胞胎性别揭晓:一雌两雄
全球目前唯一存活的大熊猫三胞胎满月,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公布了三胞胎性别:一雌两雄。
-
-
2015年家具业还得过苦日子
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部分企业倒闭,而想扭转乾坤的融资手段也有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详细]
-
-
李良辉:商人的头脑 农民的心态
太子家居董事长李良辉随时提醒自己:“要有农民的心态。”…[详细]
-
如何洗澡更舒适?
资讯
财经 · 房产
汽车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