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90后把一块徽墨雕成一件艺术品】

互联网时代,电子屏幕和键盘取代了纸笔。自然,墨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不断降低,制墨作坊也随着减少,这意味着制墨这门手艺可能即将失传。而徽墨既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徽墨的一个制造中心。


项颂的祖父是安徽胡开文墨厂的老职工,退休后儿子项德胜接替了父亲的岗位到文墨厂上班。当时年仅16岁的项德胜从学徒做起,炼烟、打磨、描金、雕刻,一步一步刻苦练就成大师。这份工作,一做就是一辈子,而今他的儿子项颂也将继续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或许是出生于制墨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项颂很快进入了状态。虽入行不久,但在做墨的第一个年头就拿下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徽墨技艺传承人,这是项家父子身上的标签。

  • 2013年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项颂拒绝了南京广告公司的工作邀约,回到家乡歙县跟随父亲项德胜学习制作徽墨。

  • 经过几年的磨练,项颂做出来的作品已有些许大家风范。

项颂说,"徽墨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不论是墨模还是制墨所用的材料都很讲究,共有数十道工序,而每一工序都饱含着文化的传承。"徽墨的制作配方和工艺十分讲究,一块好的徽墨,配方中含有冰片、麝香等十几种名贵中药,色泽黑润,经久不褪。遵循古老的配方,一锭徽墨,两个打火机那么大,就需要上千元的成本。


每个墨模都由外卡、底板、侧边板、上板、上下模板几个部分组成。一方小模雕刻少则花费一个月,多则近一年,大墨模雕刻需要时长更久。墨模所用的材质均为上等的木料,雕刻采用反雕手法,从墨模的造型设计到细节的刻画,都对雕刻者的书画功底和雕刻技艺十分考验。


  • 传统的徽墨造型。

  • 项颂制作的徽墨。

  • 项颂徽墨作品:《八仙聚会》(左)与《七弦琴》(右),《七弦琴》于2008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关于墨模的制作,项颂有时会和父亲争论一番,但他认为,争论是好事,不同观点的碰撞,才能不断的进步。以往墨模的雕刻以平面化为主,项颂为了让徽墨更具有现代气息,他在不断的尝试更加立体自然的设计,同时也开辟了网络销售的渠道,利用互联网推广徽墨。他说:"徽墨除了制墨本身外,更重要的是墨外形的设计和图案制作,这些正好是我感兴趣的,而且我也可以把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徽墨中加以创新。 "


传统的创新难免会有质疑的声音,有人担心创新之后的徽墨会失去传承千年的古韵味。其实,无论是徽墨,还是其他的传统技艺,能够流传至今很大的原因在其文化的内涵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丰富,千年底蕴并非一朝一夕养成,而是由时间打磨锤炼而成。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固守成规。我们不如给传统的创新多一些机会,让时间去验证对错。


  • 制墨:蒸墨-锤墨-称墨-锤墨-搓墨-入模-压制,这是做墨的必经的七道工序。

  • 做完一整套工序,双手必定沾满墨迹,长期做墨,墨迹会一直残留在手上,无法彻底洗净。

  • 徽墨也靠颜值:徽墨的艺术欣赏价值主要在于外观,因此墨模的雕刻艺术尤其重要。

项颂

项颂出生于1990年,从小的熏陶加上艺术设计专业出身,让项颂对墨模雕刻有着浓厚的兴趣。 2013年毕业后,他拒绝了南京广告公司的工作邀约,回到家乡歙县跟随父亲项德胜学习制作徽墨。他说:"目前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我们必须要将老祖宗的技术传承下去,这是我学习徽墨技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