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10㎡非典型学区房:把主卧留给孩子,餐厅改成大书房?

深圳110㎡非典型学区房:把主卧留给孩子,餐厅改成大书房?

学区房似乎有一种“魔性”,房价与居住品质往往不成正比,越是大的城市、越是重点的学校,这样的反差也就越大。

而且每个住进学区房的父母,似乎把生活的重心和赌注,全部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很少考虑到自己对生活的真实诉求。

今天介绍的这个深圳家庭,就在功能和设计上,摆脱了我们对学区住宅刻板印象,不但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设计师还重新审视屋主夫妻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做到平衡空间叙事。

“让居住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舒适角落的平衡,为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设计师以此为出发点,巧妙平衡了学区功能与居家办公、休闲等全方位的家庭需求。

建筑面积:110㎡

户型:两居室

房屋坐标:深圳 福田区

装修花费:60万

(不含软装、家电)

设计师 傅俣迪

FUYUDI STUDIO主理人,多年致力于住宅设计与旧房改造的全案设计。工作室推崇在生活中寻找美,通过设计兼顾功能与创意,发掘更符合当代生活的居住环境,以居住者为核心,秉承“把空间还给空间,让生活回归生活”的自然理念,设计为生活所服务、解决居住问题。

这套110㎡的学区房,是90年代深圳比较早的一批高层住宅,住着一对从事金融行业的夫妻和他们刚上小学的孩子。

原始户型图

虽然房子的面积足够一家三口使用,但原户型的动线比较割裂,客厅、餐厅分离,空间功能也比较碎片化,公区包括两个阳台利用率偏低。

改造前实拍

对于热爱摄影、露营和中古家具,目前是自由职业的屋主来说,这样的户型距离他们理想中的生活还有不小的距离。

他们希望这里不只是一个陪读的房子,还要满足居家办公的属性,并结合他们的爱好和生活习惯,融入自然气息和中古范儿。

🔨 改造重点:

○ 卧室留给孩子,并把阳台纳入其中,作为独立学习区;

○ 厨房移位到客厅阳台,与客厅形成开放式LDK一体化公区;

○ 增加独立马桶间,满足一家人的使用需求;

○ LDK一体化公区、三分离卫浴、独立书房等功能模块有机组合,实现复合功能布局。

住进改造之后的新家,每个看似普通的日子,不只是柴米油盐的琐碎,也有他们热爱与向往的“诗和远方”。

平面布置图

重塑“第二居所”

自然舒适的复合功能布局

设计师的灵感,主要源自阿尔瓦·阿尔托提出的“房子的第二天性”(Second Nature of the house),即“第二居所”的理念。强调房屋居所不仅是遮风挡雨的空间,更是自然、人性与文化的综合表达。通过材料、空间、功能的有机结合,成为人与生活体验深度交融的有机存在。

“第二居所”的理念与屋主的实际需求不谋而合,设计师把“平衡”作为这套项目的关键词,通过空间的重塑,构建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

原户型的玄关和客厅混杂在一体,这样的布局收纳先天不足,还有开门见厅的尴尬。设计师新增一组不到顶的双面储物柜,在缓解鞋帽收纳压力的同时,丰富进门后的视觉层次,保护屋主一家的隐私。

墙上几组中古墙挂衣架和中古换鞋凳自带一份高级的松弛感,回家后的第一时间就能切换到轻松自然的生活节奏。

双面储物柜的另一面,是由阳台改造而成的餐厨区。因为当时的建筑楼体没有统一的排烟管道,油烟直接排向室外,改造的过程中减少了烟道移位的麻烦。

厨房采用橡木色的柜体,与中古餐桌、餐椅保持着和谐统一的观感。蔡烈超马扎灯1.0工业风的金属材质与整体温润的木饰面形成适度的反差,不同材质的碰撞让餐厨区的质感更显高级。

厨房操作台面向朝南的窗户,内置百叶的系统窗耐看好打理,可以随心调整光影的角度。

设计师为屋主选择了白色的集成灶,保留了整面的窗景和阳光,与白色墙面和台面浑然一体,整体看来协调统一。

客厅与餐厅之间,以一个实木材质的边几作为“中转台”,是两个区域之间的隐形界限。中转台上灵活的轨道插座,应对一家人不同的使用所需。

极简造型的沙发与餐桌、中转台一字排开,在整个公共区域形成流畅的洄游动线,不但形成了相对规整的空间布局,还满足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

客厅的软装同样采用了材质丰富搭配,既有中古风的草编实木长凳和大叶绿植延续空间的质感和温度,还有冷色调的化石茶几、金属电视柜来调和公共空间的气氛。

客厅墙体门洞较多的问题,设计师以隐形门的方式巧妙化解,确保墙体风格的完整。新增的马桶间也是以这样“无感”的处理方式出现。

面向过道的墙体嵌入了洗烘套装和家政柜,洗手池外置在过道的尽头,卫生间因此实现了宽敞的三分离效果。

这个长达7.6米的公共区域,复合的功能布局以一种自然写意的方式逐一展现,与学区房杂乱拥挤的“刻板印象”形成鲜明反差。

主卧留给孩子

以童为本的“空间让渡哲学”

以童为本的“空间让渡哲学”,契合了这里学区房的主题。设计师把面积更大、光线相对更好的主卧留给孩子,把阳台融入卧室之后,把这里升级为一间集合了睡眠、学习和收纳的小套房。

儿童房采用上下床的设计,下层是地台床的形式,平时作为孩子的趣味阅读角使用,下方是拓展出来的储物空间。有长辈留宿时,这里又可以灵活转变为客卧。

在拆除了阳台推拉门之后,原来的阳台空间被纳入到儿童房,作为孩子独立的学习区使用。学习区延续了公共空间的主色调,根据窗高沿着窗台的一排定制书架,为书籍的收纳和分类提供方便。

下铺巧妙“开窗”,增添一份生活意境

身处学习区,被木饰面覆盖的垭口,与中古升降书桌,阳台书架围合出沉浸式的学习氛围。

位置调换之后,夫妻俩的卧室更强调纯净的睡眠氛围,面积不大却丝毫不显拥挤。床头一整面墙体由橡木包裹,搭配露营风格的多功能装备箱,有一种度假小木屋的即视感。

定制薄柜分布在床的侧面,解决床头的收纳问题,还是卧室的置物架,对空间起到装饰的作用。

隐藏式翻折书桌在收起时几乎不会占用卧室空间,为自由职业的屋主在居家办公时,提供一处额外的场景。

两间卧室对调之后,不但为孩子创造了相对独立、功能齐全的生活+学习环境,自然松弛的色调,也代表着一家人当下的心境。

书房+衣帽间

沉浸式的个性化私人空间

紧凑而克制的卧室,并不代表着屋主对于生活的妥协,再往里走,原来的餐厅和厨房成功改造为静音书房+衣帽间,既能应对居家办公的各种刚需,还装下了他们的兴趣和喜好。

蓝色百叶帘、木丝板装饰的隔音天花、裸露的金属电线管,从视觉和功能等各个角度,打造了一处沉浸式的个性化私人空间。

这里的色调与其它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各类物品的收纳以轻松灵活的形式展现,温柔与叛逆并存,不拘一格的设计语言或许就是屋主内心世界的映射。

原来厨房的位置,如今作为步入式衣帽间使用,墙挂开放式衣架和各类收纳单元搭配灵活,金属衣架呼应着餐厅吊灯、客厅电视柜等局部的材质冲突,是这个家里独特的记忆符号。

面对看似一成不变的学区房,设计师用自己的设计方式和空间哲学,为一家人重塑了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居所。

对于学区房,大家还有还有哪些吐槽和新的想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