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90 后的童年记忆中,有部非常特殊的综艺——《交换空间》。
这档综艺由节目组出钱,在设计师和装修团队的帮助下,让两个家庭互换房子进行装修改造。整个过程中,“家”被包装成了一个巨大的盲盒,直至最后一刻,业主们才能知道自己家被改造成了什么样。
小时候,每当我看到业主摘下眼罩后喜极而泣的画面,都坚定了将来要买房参加交换空间的想法。
长大后却发现自己买不起房,交换空间也已停播多年。
怀旧的我,决定带着童年滤镜重温《交换空间》。这才发现,原来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幻想过自己家参加节目,甚至哭着要妈妈报名,还有人因为这档综艺,有了做家装设计师的梦想。
但是除了怀念,也有很多人在吐槽。
回看这部童年神综,我才发现——
如果抛开童年滤镜聊装修,《交换空间》的确有很多不对劲的地方。
童年神综的翻车
今天再看《交换空间》,我突然意识到,除了那些喜极而泣,兴奋相拥外,这里也有很多无处安放的尴尬和难以启齿的脏话。
因为这里,总有些设计师不顾业主死活的自嗨。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甚至是诡异的装修风格。
其中一期是要重装两套婚房, 蓝方设计师擅长“大胆的颜色对比”,到收房环节,果不其然。
走进小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整面的绿色墙壁,上面镶嵌着复古红砖搭成的电视墙,一旁白色餐桌搭配黑色桌布,摆放着银色底座固定的中式红色蜡烛,不远处的西式刀叉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诡异的亮光。
嗯,对比强烈,也够大胆。女主人刚摘下眼罩,立马就哭出了声“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很难说这不算是套合格的婚房,毕竟恐怖氛围可能有助于增加夫妻感情?
另一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被设计师命名为“蓝色梦幻”的家。
这个原本朴素的小家在经历设计魔改后,多了座奢华的水晶吊灯,在茶色玻璃背景墙的反射下显得尤其炫目。大红色沙发则配上了小巧的红色高跟鞋茶几。
整体感觉就像是走进九十年代的KTV,不来上首土嗨神曲,似乎都对不起设计师呕心沥血的创意。美中不足的是电视太小,得低着头才能看清歌词。
电视墙的蓝色发光体,更是设计师的得意之作,唯独男屋主被惊得一身冷汗:“感觉温度都下来了。”
作为一名严谨的家居编辑,我抱着这可能是业主独特审美的想法,找到了这期开头的片段。结果发现,业主喜欢清新自然的现代简约风,还特意交代不要大红大紫,颜色特别夸张的装修风格。
再看这纸醉金迷的KTV包厢,我对业主的开放包容肃然起敬。
当然,不是所有参加《交换空间》的设计师都热衷于五颜六色,也有设计师独爱“低调的奢华”。
这期的男主人希望家中带有书卷气的文化氛围, 女主人则喜欢温馨浪漫的梦幻风。设计师将两者进行了高难度结合,完成作品——黑色诱惑。
整个家以黑色为底色,鎏金作为点缀,正对饭桌的黑色背景墙,镶嵌着形似符咒的鎏金图案,左边墙上悬挂着业主的巨型黑白婚纱照,白色饰品在黑色画板上拼凑起一个“家”字,静静倚靠着墙面。
乍一看是挺“诱惑”,但仔细端详,总感觉透露着一丝诡异。
除此之外,交换空间中还有很多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小巧思。
有一期,业主摘下眼罩环顾四周,发现一切还算正常,一口气还没松完,抬头发现,自己的艺术照被不规则地镶嵌在了天花板上。
随着屋主惊讶的目光,见多识广情商一流的主持人也陷入了沉默。为了缓解尴尬的氛围,屋主也只能苦笑着说“很有创意”。
不知道屋主回家后躺在沙发上看着天花板时,会不会陷入“当你凝视自己,自己也在凝视着你”的哲学思辨。
还有一期,摄像师正对着装修后的蓝色梦幻灯带进行360度特写,另一边的屋主却忍不住发出了惊呼:“这让我怎么打扫卫生”。
原来,这位屋主是交换空间的忠实粉丝,看过几十期节目的她特意交代设计师,不要格子类的设计,打扫起来太难。
结果确实没有格子,只是墙上多了这个装饰品。格子虽然不好打扫,但好歹能储物,这一条高度抽象的装饰品,除了落灰一流,实在想不到它能发挥什么作用。
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
比如设计师打造为“林中漫步”主题打造的穿衣镜,一定要用“树干”装饰成这样。
本来上班就烦,每天出门前还要在镜子里看到“七零八碎”的自己,代入一下,真的快碎掉了。
震撼我的还有这个设计——盘踞在转角处的不明黑色反光体。
据设计师介绍,这是一个意向性的烟囱,像壁炉一样,起到了把两个空间连结起来的作用,此时我就跟屋主一样,捂嘴震惊的同时充满惊异和不解。
这两条盘踞在天花板上的大蟒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一定想不到,这是为爱好音乐的业主专门设计的抽象音符。
还有《交换空间》时尚潮流单品TOP 1——壁炉。
即使客厅已经小得鞋柜都装不下了,设计师也要用红砖堆砌的假壁炉圆屋主一个美式乡村梦。
要说最刚的,还属这位来自新加坡的设计师丹尼尔,拥有众多头衔的他一出场就语出惊人。
女主人在装修前表达了对小碎花的喜爱,他直接表示“绝对不会用”,把房子装修成了由灰色复古墙纸、蓝色烤漆玻璃墙、红色门帘混搭而成的工业风。
收房时,面对女主人崩溃,设计师却语重心长地说:“想想你老公,他不容易”。
面对这类奇葩设计,重温《交换空间》的网友们也纷纷开始吐槽。
其实,网友们吐槽的不是当时的审美。
作为很多人的家装启蒙,交换空间让我们第一次见识了田园、地中海、美式、简约等中各式各样的装修风格,让我们知道,原来家能如此丰富多彩。
我们不满的是只为设计师的主题而服务的装修。
毕竟,没有谁会愿意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房子单纯成为设计师“发挥才能”的实验品。
水土不服
的设计
多年后,《交换空间》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传说。另一档家装综艺《梦想改造家》接棒,刚播出就好评如潮,前三季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
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节目的理念——为屋主的需求服务。
与《交换空间》只改变家装风格不同,《梦想改造家》聚焦于空间改造,解决屋主的居住困难。一些老旧蜗居经过设计师之手,被改造成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豪宅”。节目效果之惊艳,堪比刘谦的春晚舞台。
改造前
改造后
但当屋主的需求不再被重视,这部从开播就很受欢迎的节目也无可避免地翻了车。
某期的屋主是一对西北农民夫妇,他们拿出了自己和子女们辛苦攒了大半辈子的钱参加节目,从一开始就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希望得到一套气派的小洋楼,改善自己和老伴的居住环境,也能让子女们回家团聚时感受到家的温馨。
大爷期待的小洋楼
结果设计师为了满足自己的“艺术追求”,大手一挥,花费132万给大爷建了一座叙利亚风红砖房,还美其名曰高级感、设计感。
红砖墙搭配斑驳的地面,不仅和大爷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不适合西北的气候环境。
住在这里唯一的好处是省电,夏天不用开空调,大爷的心已经拔凉了。
相较于上个设计师的沉浸式自嗨,设计师青山周平则把屋主的需求放在了心上,卯足了劲想改造出适合他们的居住环境。
青山的态度和能力令人敬佩,却没有考虑到屋主一家的生活习惯,这也导致了当初令人惊艳的逆天改造,在一年后的回访中让人大跌眼镜。
胖大婶一家五口人居住在南锣鼓巷35㎡的小屋内,四处都堆放了杂物。青山周平将其变身为三室两厅的小复式,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茶室一应俱全。
改造前
改造后
收房时,胖大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网友们也直呼逆天。
但一年后,节目组再次来到胖大婶家回访,只见用来采光的玻璃天窗下晾满了衣服,整个屋子显得昏暗杂乱,原本的浴室门也被拆掉。青山当初为每个家庭成员设计的私人空间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胖婶老伴的茶室成为了女婿的房间,外孙女的房间成了杂物间,而原本用来给外孙女学习的房间,现在变成了胖大婶的卧室。
当设计师青山顶着一张苦瓜脸强颜欢笑时,网友们的怒气值也达到了顶峰,纷纷吐槽胖大婶一家糟蹋了设计师的心血,其中不乏“活该生活没品质”的攻击。
一开始,我也和吐槽的网友感同身受,但随着镜头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房子是给人住的,而不只是设计师的作品。
就浴室门而言,胖大婶一家体格都比较大,不拆除就进出不便。客厅的多功能榻榻米美观又实用,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坐在榻榻米上看电视,不如一个可以靠卧的沙发来得实在。
对于35㎡的家来说,茶室可以是胖大婶老伴的“一时兴起”,却不能只作为喝茶使用。
青山的设计无疑是优秀的,胖大婶一家也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唯一的问题是两者不匹配。
以收纳为例,就是要梳理清楚业主会把什么样的东西带回家,如何使用这些东西,不用的东西该放到什么地方,并且这些会随着家庭成员的成长和老去而发生变化。
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兼具细节,才能得到一个易于居住的住宅。
好的设计
是从人出发
其实,《梦想改造家》中的大多数改造都通过了时间的检验,也不乏充满人文关怀的优秀案例,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充分考虑到了“人”对住宅的影响。
第十季的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特殊家庭。何阿姨今年七十多岁,丈夫在二十多岁时患上了渐冻症,十几年后,十岁的女儿殷华也出现了和父亲一样的症状,甚至更为严重。
有着“小天使”之称的设计师本间贵史出手,对这个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为了轮椅能够畅行无阻,本间加宽了门框,地面坡度也做了处理,墙面上的扶手则为逐渐年迈的父母提供了更多安全保障。
贴心的本间还量取了每位家庭成员的身高,打造了可调节高度的储物架和晾衣架。
疾病不仅带来了病痛,在这个过程中们还有作为人的尊严的丧失。
意识到这一点的本间,改造了淋浴房的无障碍设施,让殷华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全新的护理床也能让她不用妈妈的帮助就可以坐起来。
每处细节都体现着设计师以人为本的考量和关怀。
还有一期,委托人张女士承担着照顾三位家庭成员的重任。
女儿先天残疾,虽然能够独立行走,可心智却只有1岁,80岁的母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90岁的父亲则身患帕金斯综合征,如厕都需要协助。
丈夫长期在外工作,只有张女士在家照顾。家里视野盲区多,高强度的看护和一直紧绷的神经让张女士没有一个晚上能睡个好觉。
除了本间贵使在适病化、适老化改造上的稳定发挥。最让我动容的,是本间特意为张女士设计的梳妆台。
始终为家人辛苦付出的张女士,却从来没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空间,梳妆台不大,难得的是,设计师看到了人的尊严和需求。
好的设计从来都是从人出发,以人为本。
这也是住范儿一直以来认同并执行的理念,也只因如此,我们才能完成很多高质量的老破小改造、奇葩户型改造、二手房翻新,其中也不乏一些适老化、儿童房设计。
比如,通过户型改造盘活全屋采光,使50㎡的上海老破小变得更易居住。
图源:住范儿真实人家
改造北京35㎡老破小,给8岁女儿营造了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改造后的家仍然不大,但能让一家三口和姥姥舒适地生活。
图源:住范儿真实人家
家是服务于人的,而不是人服务于家。一切设计都应该从重房屋主人的需求和喜好出发,就像本间贵史为张女士设计的梳妆台,很多时候,这些设计并不会和创意一样自动出现,重要的是,作为设计师,应该看见那些需求和处境本身。
(本文转载自住范儿,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