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在《伟大的好地方》一书中,曾提出过一个叫“第三空间”的概念。他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划分成了三个空间维度——
日常居住的“家”是第一空间,日常工作场所是第二空间,而第三空间,则是一个能够满足社交、娱乐的场域。
在第一和第二空间里,我们可能需要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如女儿、母亲、妻子、员工等。
但在环境宽松、便利的第三空间里,我们可以尽情地自由释放情绪,只需要做自己就可以了。
工作生活在北京的90后小姐姐周女士,就在朝阳区的核心地段,租下了一套120㎡的大平层,和两个好朋友一起,花4个月时间,想要打造出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理想场域。
设计师发现,周女士的诉求,与“第三空间”的概念不谋而合,于是,他干脆围绕着“第三空间”的特征来构思:
① 强调交流与互动
第三空间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产生有趣的交流。所以,设计师尽可能打开了全部空间,在原本中规中矩的套三户型中,仅保留了一间客厅和一间娱乐室。
这样一来,她可以和姐妹们一起,窝在客厅的沙发上畅所欲言。
即使在开派对的状态下,布置在阳台上的休闲区和窗边的双人吧台,也能容纳三两好友亲密对话。
② 注重氛围,要舒适且平易近人
由于周女士使用这间房,大多是在夜晚,所以在氛围的营造方面,设计师大量运用了灯光。
整个空间采用有层次的多点位布灯设计,各功能区独立布控开关,能根据空间的使用状态随意调配。
全屋在3000k暖光源的加持下变得柔软而温暖,即便是几天没回去,在点亮灯光的瞬间,也能感受到空间的热情迎接。
③ 空间本身也要具备趣味性
原户型是个比较规整的空间,那像这样的户型,视线往往会是单向的,但当设计师将室内全打开后,一进门空间会变得一览无余,缺乏趣味性。
所以,门口处增加了一组移动柜,两组柜体的摆放形式刚好形成一个夹角,通过夹角缝隙能看到吧台最精彩的部分,绕过柜子进入室内,视线则豁然开朗。
柜子底部安装万向轮,当周女士和朋友们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时,可以随时将柜子挪至其它区域。
同时,空间内还有很多镜子,这里一部分是考虑到周女士本身有做瑜伽的诉求,另一部分镜面元素能够在视线上让空间得到延伸,有了镜面的穿插,空间会更具趣味性。
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周女士可以和朋友们围炉夜话、晚酒早咖,聊热爱的音乐,尽情体验“另一种生活”。
户型:1室
面积:120㎡
花费:50万元
位置:北京 朝阳区
周女士租下这套120㎡房子的本意,就不是纯粹为了居住。
她更希望这里是家和公司之外的私人场所,空间要有更强的互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同时还要像家一样,能给人归属感和心灵的慰藉。
改造前户型平面图
为了满足周女士的需求,设计师保留了两个厅的空间结构,并将两个主要功能区由一扇双开门串联。
原本很规整的开放式空间,由斜角切出不同功能区,如吧台、舞台和卡座区。
同时,斜角的空间设计能够增强视线的延展性,增强空间的互动感。
其它拆不掉的边角区域(娱乐空间舞台区域靠窗的位置),则利用一组异形卡座来提升空间利用率。
改造后户型平面图
像舞台对面斜角结构的异形卡座,刚好正对双开门,坐在卡座上能随时看到客厅吧台区域的情况。
考虑到周女士喜欢美式家居风格,设计师便选择了颜色偏厚重的护墙板,搭配非常规涂刮的肌理感艺术涂料,来奠定整屋基调。
同时,再利用居中对称的双开门,强调出仪式感。
改造后的空间,各功能区关系亲密而又相对独立,开敞的室内环境让交流变得轻松,空间的使用也更加灵活。
入户大门左右两侧,利用空间结构定制两组25公分厚度的储物柜。
考虑到空间的整体性,壁灯直接挂在柜子侧面,让大型家具也能成为空间装饰的一部分。
客厅视角看入户区
沙发区域以合围式布局为主,白色的模块沙发,让这个空间的功能变得更加灵活。
会客场景下,沙发分开布局,最多可容纳10多个人,方便周女士和朋友们围炉夜话。
电视墙区域预留了投影幕布的位置,考虑到美式风格的对称关系,幕布左右两侧各做了一组厚度约25公分的柜子,解决基础的杂物收纳问题。
观影模式下的客厅,沙发合并,面对电视墙而坐,空间内的灯光仅保留窗帘盒内的一条灯带。
客厅以电壁炉代替真火壁炉,满足周女士想要“围炉夜话”的初衷。
三五好友,喝酒聊天,在壁炉影影绰绰的火光中,人与人的关系也会随之变得更加亲密。
原客厅连接的小阳台,被改成了双人位休闲空间。
四周做了半高的开放式书柜,通过地面的局部抬高,在开敞的空间内,限定出一个相对私密的独立功能区。
周女士希望在不破坏开放式公区环境的前提下,能有一个相对私密的区域,来满足不同的交流场景,所以设计师又在阳台外面新增了软帘,既是窗帘也是隔断。
小区的楼间距很近,窗外也没有动人的城市夜景,索性利用木百叶将窗户“隐藏”,白天不影响正常采光,夜晚拉起百叶帘,保证隐私性的同时,也能让空间看起来更整体。
餐厅就在沙发后面的位置,作为客厅座位的补充区域。
餐厅与厨房的距离很近,设计师没有将厨房做成常规的开放式布局,而是在外面新增了水吧台,以满足周女士“晚酒早咖”的需求。
吧台是用钢结构+欧松板搭建的,外层贴岩板代替大理石,整体造价会比石材要低一些。
同时,通过灯光氛围的改变,吧台能迅速完成不同使用状态的切换。
这里主要承担调酒和煮咖啡的功能需求,上下两层台面的设计,方便外侧搭配吧台凳设置落座区。
为了增强厨房与客厅的互动性,在这个空间里做了双入口的设计。
一侧是正常的进出口,另一侧门内则是杯架和储物柜,不用进入厨房内部也可以取杯子。
因为有了这个门的存在,即使不是开放式厨房,里面的人与外面的人也可以交流互动。
吧台另一侧,一整排玻璃酒柜为周女士的藏酒提供了充足的展示空间。
周女士和几个朋友们都很喜欢音乐,但没有时间天天去live house,于是,设计师特意为她们搭建了一个娱乐空间。
这个娱乐空间由舞台卡座+双人位吧台+钢琴组成。
舞台区适当做了抬高,坐在上面的人可以与对面卡座上的人平视,符合第三空间“人与人的交流是纯粹而平等的”这一概念。
同时,在墙、地填充隔音岩棉,解决隔音问题。
结合窗户的位置定制了类似盒体结构的异形卡座,内部设置储物空间,藏下影音设备和线路,保证空间的整洁度。
窗边的双人位吧台,是热闹派对的中转场。
吧台背面就是钢琴区,有好友、有音乐、有酒,或许就是第三空间最理想的状态。
由于公共空间的灯光氛围相对昏暗,为了避免使用者从外面进入卫生间时,突然打开比较亮的灯,眼睛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于是这里便也采用了无主灯设计。
除了洗手池两侧的壁灯外,还增加了一个星空顶作为补充光源,优雅又浪漫。
另外,为了方便女孩子们补妆,镜子特意选择了三面镜。
就像100个人心中有100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家的理解,100个人也会有100种不同的观念。
在周女士眼里,自己这个120㎡的“第三空间”,虽然并不是常规定义中的居住空间,但它既有家的温度,又能承载她的生活方式与无数情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就是她的“家”。
(文章来源:装个好房子,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