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朋友家水槽下面的柜子是不放东西的。
一旦有人分享水槽下柜收纳,评论区必问“水槽下面没有味道吗?”,“放久了不潮不臭吗?”,“这位置不放垃圾处理器、净水、小厨宝?”。
讲真水槽下面的柜子本来就应该不潮、不臭、不反味啊。
我们客户家0.5㎡的水槽下柜,装了垃圾处理器、RO 净水器、软水机后,又轻轻松松放了收纳盒、早餐机、豆浆机,一点都不挤。
感觉大家对水槽下柜误会颇深,今天咱就仔细聊聊。文章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 如何解决水槽下柜反味、潮湿、空间畸零等问题
◉ 水槽空间怎样规划
如何避免水槽下柜反味、潮湿、空间畸零的问题?
水槽下柜确实有可能出现臭和潮的问题,比如说装修时没处理好,使用过程中没注意养护,用的年头久有损耗。
不过朋友们,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好,没有必要因为怕臭怕潮不放东西,甚至认为臭点、潮点也正常,直接妥协不放东西了。
杜绝反味
如果水槽下面的柜子里有臭味,大概率是从下水道反上来的。基本可以概括为3个原因,要么下水道堵了,要么衔接口没密封好,要么没做存水弯。
第一种常见情况:下水道被堵。食物残渣在管道内排不出去,时间久了就会腐烂、发酵,然后产生异味。
这种情况比较好分辨,在使用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下水不顺畅。
可以先尝试用管道疏通剂处理,或者拆下S弯检查一下是不是堵住了,没有效果的话再请专业人士。
多说一句,涮火锅的红油、肉汤里的动物油脂、使用空气炸锅后锅底剩余的油等最好不要直接倒进厨房水槽。
遇冷油脂会凝固在下水管内壁,长此以往会堵塞下水管。
可以等自然冷却后,把上面一层油扣下来单独扔进垃圾袋,也可以买油脂凝固剂。
第二种情况:水槽软管和厨房下水衔接处没密封好,也可能导致反味,甚至滋生虫子。
通常厨房下水直径是50mm,水槽软管直径是40mm,连接处会留有缝隙,需要打胶或者利用密封塞堵住。
第三种情况:下水管没留存水弯,无法阻隔下水道臭气上返,也可能闻到异味。
不过如果主管道上有存水弯,水槽下水的存水弯可以不做。
我们可以后期单独配S型防臭弯头,也可以直接换装带水封、防臭盖板的下水管。
PS. 如果家里长时间没人住,得往里面倒水,水位够高,才能彻底阻隔臭气。
图源 住范儿自制
解决潮湿问题
一个“做对了”的完好水槽柜,是不会潮湿的。
如果出现潮湿问题主要看水槽本身是否溢水、漏水、是否有冷凝水,以及各衔接口是否严密。
首先,买水槽尤其是不锈钢水槽,一定要选水槽背面有防凝露涂层的,否则温差大时水槽外侧会有冷凝水,布满小水珠,可能导致橱柜潮湿、发霉。
挑选时千万注意水槽背面防凝露涂层是否有刺鼻的味道,很多朋友家水槽下柜有异味就是它的锅。
无防凝露涂层 VS 有防凝露涂层
▼
如果现在用的水槽没有冷凝涂层,又不方便换,网上有单卖防冷凝涂料的,可以尝试。
橱柜潮湿也不排除是因为水槽本身漏水,可以蓄满水静待1小时,看水槽背面是否滴水。
其次,水槽和台面衔接处要用中性玻璃胶密封好。如果用了很多年,记得检查它是否老化,是否需要重新打胶,否则也有漏水风险。
另外水槽、水管、下回口各个衔接处都要处理好,角阀、螺丝、胶垫要拧好、装好,否则可能导致下水道潮气上返。
减少畸零空间
我朋友家双槽+中置下水,垃圾处理器、净水啥都没装,光是这一堆下水管就把水槽下面的空间分割的七零八落。
中置下水 VS 后置下水
▼
这种情况下别说装抽屉了,搁板、收纳盒都没法放。所以在装修阶段就要规划好,尽量整合空间,将水槽下空间化零为整。
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墙排或者后置下水,让管道贴着后墙,装垃圾处理器、净水、小厨宝啥的也尽量贴边。
这样做能解放出一整块空间,就近收纳洗菜备菜的盆子、常用清洁剂、洗碗粉等,啥都不耽误。
水槽下空间利用
用着顺手,方便拿取
很多水槽下柜的收纳方式都特极端,要么干脆不用或者象征性地放未开封、不常用物品,要么啥都不考虑,塞得满满当当。
水槽下柜≠潮湿、反味,不用将就放未开封、不常用的物品,什么东西放在这里用着顺手就放什么。
比如说我们通常在水槽这里洗菜、备菜、洗餐具、洗抹布啥的,那水槽正下方就优先考虑做这些准备工作要用的物品,像洗菜盆、备菜盘、捣蒜器、削皮器、常用清洁剂、备用抹布刷子之类的。
洗碗机在水槽旁边的话,可以放洗碗块、洗碗粉;如果厨房是U型布局,灶台在水槽对面,倒是也可以考虑放锅具。
但切忌啥都不考虑直接塞满。之前我们也聊过很多次,做收纳≠地方多+塞东西,而是要考虑收纳效率。
如果不考虑使用频率,是否好拿取等问题,直接塞满,看似榨干每一寸空间,实际很拉胯。
拿取时容易碰倒旁边的,常用的物品够不到,不常用的堵在外面,更没办法一眼看清所有物品,最后它们都会变成万年不动的“废物”。
总而言之,收纳物品时建议代入懒人思维,遵循就近收纳的原则,要拿取顺手、少走路、尽量少弯腰。
优先考虑抽拉式收纳
抽屉储物好处多多,比如说存放物品一目了然,拿取方便,能够充分利用空间等等,预算、空间允许的话,肯定优先考虑U型抽屉。
使用频率高的物品放上层,取物不用弯腰,其余安排在下层。
其次就是延续抽屉的思路自己DIY抽拉式收纳,性价比高,可选款式也多,能够灵活的应对不规则空间。
犄角旮旯可以选择又扁又窄的抽拉式收纳盒侧装,用来装保鲜膜、磨刀器、骨头剪之类的物件。
除此之外,网上还能淘到上下等宽、下宽上窄的抽拉式收纳架,适用于相对完整的空间。
动手能力强的话也可以自己单独买轨道、收纳盒、洞洞板进行组装,完全根据自家需求来,匹配度更高。
这位用户的做法值得参考,她在水槽下柜装了垃圾处理器和净水的情况下,仍旧挤压出很多储物空间,肉眼可见的方便拿取。
她分别在柜板、净水机上侧装抽拉式收纳盒,用来放轻便小物;
底部又分别装了单层、双向抽拉式收纳,用来放清洁剂、厨房湿巾相对比较重的物品。
◉ 小TIPS:
• 建议选透明收纳盒,避免时间久了忘记所放物品。
• 橱柜门板内侧最好什么都不挂,实在想利用可以放抹布、一次性手套等轻便小件,不要放很多重的物品,时间久了柜门容易下沉。
• 圆盘收纳蛮好用的,需要什么转一下就能拿到,但它比方形收纳盒占空间。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