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小姐姐的59㎡老破小,翻身只花了3000块?网友:人和房子都让人上头

30岁小姐姐的59㎡老破小,翻身只花了3000块?网友:人和房子都让人上头

摄影师林喜山的家,在湖南长沙一个旧小区中。

那是一个很老的、面积不足60㎡的两居室,每到阴雨天气就又暗又潮湿,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天气好的时候,阳光便会眷顾整个小院子,衬得蓝色木门、人字型木地板和《重庆森林》同款的窗户,都有种旧派电影般的浪漫质感。

2021年8月27日,林喜山像往常一样结束工作回家,经过小区垃圾站时,遇见了一只生着病的小白猫。

她把小猫抱回了家,在院子里搭了个窝,想着一边治病,一边寻找原主人。

不过,随着小猫的身体逐渐好转,还从当初的不到2kg,长到现在的4kg,也不见有人来找,林喜山干脆自己将它养着,还取了个名,叫尤达(Yoda)。

而“尤达”的含义,是希望它能拥有治愈的力量。

除了尤达之外,家里还有四只猫,都是林喜山陆陆续续捡回来的。

它们陪着林喜山,一起在这个被岁月洗礼过的老房子里,感知着四季的变换。

房子虽然狭窄,但林喜山还是很任性的腾出了一个区域做餐厅。

这里是一进门的房间,最早被房东设计成了客厅,冰箱和沙发摆在里面,无比拥挤。

协商过后,她搬走了所有的家具,并把这间房做成了餐厅。

地面刷了一层米白色瓷砖漆,墙面也重新修复了一下,搭配上老家具,很有复古的韵味。

餐桌就摆放在窗户下,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沐浴着阳光吃饭或阅读。

墙上的鹿角挂钩,用来悬挂出门时的常用物品,方便随手拿取。

挂钩旁的洞洞板,让更多杂物都有了妥善的安置之处。

下方的鞋柜则可以将鞋子收入其中,保证进门空间的整洁有序。

其实林喜山不太擅长收纳,家里杂物又太多,干脆直接摆了几个封闭式柜子储物,柜门一关,视觉上就整洁了。

红色冰箱搭配斑驳的老柜子,冲突又和谐。

林喜山曾经动过请木工做整套橱柜的念头,但想到房子是租的,退了之后也带不走,就放弃了。

但厨房看着太寒酸,她便选择了成本低、易拆洗的布帘,去改善这种情况。

台面上的墨绿色帘子,是家里丝绒材质的旧窗帘,量好尺寸请裁缝改好,自己买了伸缩杆安装。

缺点也不是没有,储物功能一般,仅限于遮丑。

地面重刷了瓷砖漆。不容易藏污纳垢,清洁难度变低。

墙上用来补充收纳的置物杆,是从以前做的民宿里拆下来的,搁板则是捡来的整块木板切割的,买支架安装上去就可以了。

目之所及的很多物品,都是旧物利用。

其实,每次物品有缺口的时候,林喜山都会仔细想一下,有没有现成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把无用之物变得可以长期使用。

林喜山的家其实是两室一厅的户型,因为和男友一起住,需要保留各自独立的空间,便将原本的卧室和工作区换了个位置。

之前的卧室,变成了男友的书房,现在的阳台和卧室则是林喜山的地盘儿。

卧室改造前后

工作区改造前后

打开餐厨区域的白色玻璃门,便能抵达客厅和卧室。

如果说厨房,是被“无用之物”建立起来的,那么客厅,就是老物件的“展览区”,贫穷且文艺。

房间里一部分物品是捡来的,还有不少是旧货市场淘的,它们都是她林喜山需要的样子,也是她人生的一部分呈现。

阳台和客厅交接的地方,做成了一个阅读角。

从书架上取一些喜欢的书籍,放在小置物架里,再在台面上摆上几支绣球,打开暖光的台灯,即便在阴冷潮湿的梅雨季节,也显得温暖至极。

三年前买的藤编沙发,是家里少见的新物件。

刚拉回来的时候,它新得有点发亮,林喜山将木质的部位都打磨了一遍,营造出了做旧感。

平日里猫咪们上去抓,她也不阻拦,经过日积月累的使用,它已经和其余八九十年代的家具融为了一体。

不少人建议林喜山把旧家具刷漆改造一遍,但在她看来,这种被岁月雕刻过的痕迹,才是珍贵之处。

因为屋子小,家具只留了一些必要的,破旧却不失精致。

电视墙的位置没有传统电视+电视柜,直接留白当做投影幕布。

结束繁忙的工作后,窝在沙发上选一部喜欢的片子慢慢看,自在又舒适。

为了避免采光不好、楼层低的小户型视觉上昏暗逼仄,除了尽量减少家具数量,林喜山还在色彩搭配上下了功夫。

比如墙面和家具尽量都选浅色,深色地板用大块的米色地毯覆盖。

另外,她还在墙上挂了一面小镜子,充分引入自然光线。

一张木质双人床放在沙发左侧,旁边是衣柜和挂衣杆组成的衣帽角。

两个人的物品不算多,这些收纳空间足以满足日常储物所需。

衣帽架是捡来的次品,林喜山捡了树枝和木条让男友将它重新修复。

修好后没有补漆,保留了独一无二的手工痕迹。

床头左侧的小绿灯,是整个空间的点睛之笔,搭配上同色系床品,在大面积木色的映衬下,显得生机盎然。

睡眠区对面,是单独开辟出的储物区,两个旧斗柜摆放在这里,收纳着书籍和一些漂亮的杯盘碗碟。

旁边的靠墙而立的镜子,既方便出门前整理仪表,又能延伸视觉面积。

阳台与客厅相连,只有4.6㎡大小,却因为有两扇大窗户,成了家里光线最明亮的地方。

林喜山的工作间便在此处,柜子、桌子、凳子,包括编织篮都是捡来的。

绿色柜子的玻璃是后安装的,用的是家里闲置的海棠玻璃。

除了工作台和座椅,阳台几乎被鲜花和绿植填满了,远远看过去,满眼舒适。

房东说,上一任租客,在这里住了两年,都未曾踏入院子一步,导致这个本该精致浪漫的地方,变得杂草丛生。

林喜山住进来后,简单修复了台阶和地面,砌了一个花池,又刷了外墙,才有了如今的样子。

花园里的物品不是小区里捡的,就是朋友送的,一些损坏的物品也被二次利用,做成了花架或花盆。

每株植物都是林喜山从小苗开始培育的,能留下的都是皮实的种类,虽然不多,但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赏。

天气好的时候,把桌椅搬到屋檐下,坐在这里喝杯热奶茶,看看花和猫,便又有了新的勇气去抵抗岁月绵长。

在这个老房子里,林喜山已经住了四年多。

它就像一位充满智慧又很仁慈的老人,包容着她的一切变化。

老房子里的生活,让她逐渐变得不再为物质所累,过去不加思索的购物习惯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秉持着出多入少的原则,尽可能少地拥有一些重复的、使用率低的物品。

安全感,已经不再需要把物品放得满满当当来满足。

一日三餐也变得简单而纯粹,大部分时间都自己做,偶尔外出吃饭,也不会选择过度加工或者能快速满足味蕾的食物。

虽然直到现在,林喜山的家看起来还是很破旧,物品也不多,但她很喜欢这种宁静、极简的日子。

看起来破旧但处处舒适的角落,都被她整理的精致干净,桌子旁边会摆花和一些绿植,增添屋内的颜色,沙发和一些家具摆放规整,每周清扫一下灰尘,付出了不少精力,却也收获了更多的妥帖。

毕竟,家不仅仅只是一个容器,也是可以承载生活的地方。

一转眼,长沙又入了秋。

林喜山从花市带回了粉色的玫瑰,放在家里风干。

风干后,她又将玫瑰与洋甘菊和青皮的橘子搭配在一起,一半的秋天便已经被囊括在内了。

接着,她又给床换上了新买的四件套,拆开包裹的时候,被藤编篮子里隐藏的诗句惊喜到:

I like to feel your eyes on me when I look away(我喜欢我望向别处时,他望向我的目光)

那么,就以这诗意的方式,来度过整个秋天吧。

素材及图片由@林喜山提供

(文章来源:装个好房子,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