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播出两周后,彻底火了。
不瞒大家说,小梦也“陷进去了”,不仅仅是嗑cp嗑上了头,还有男女主的神颜、剧情、立意、服化道,都好绝!
当然,作为一个家居博主,除了这些,剧中的宋代家居美学更深深吸引着我。
《梦华录》根据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由刘亦菲和陈晓主演。
讲述的是赵盼儿(刘亦菲饰)与两位好姐妹孙三娘(柳岩饰)、宋引章(林允饰)经历各种困境,携手勇闯汴京,并在顾千帆(陈晓)的帮助下,最终姐妹齐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茶铺经营成为汴京最大酒楼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宋朝,一开场,小梦就被剧中的赵氏茶铺布置迷住了:
湖边、小楼、插花、挂画、品茶……打江南走过,谁不曾梦想过有这样一间茶铺?
再看几集,盼儿在华亭县住的香云楼,在东京住的客栈,以及后来三姐妹住的小院、开的茶馆,都极尽风雅,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客栈
茶坊
当大家都为天仙的美貌神魂颠倒的时候,作为家居博主的小梦想来说说《梦华录》中所展现的宋代家居美学。
01
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融为一体
家居与自然的平衡之美
抛开剧情,《梦华录》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美。
不只是人美、景美,剧中建筑与自然环境更是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建筑仿佛是原生于自然间的,而不是人为强加的,和谐动人。
《洛阳古第宅》中记载了士大夫修建庭院景观的风尚,喜欢叠石假山及栽种各类植物,将 屋内空间与室外环境融为一体 ,形成了更为宽阔的居住环境。
这些在剧中也得到了体现,比如最开始出场的 赵氏茶坊 。
盈盈一院落,建于水边,内置的建筑无窗、无门、无墙,四下无遮挡,不是屋、楼,更像亭台。
茶坊的设计四面皆空,却适合江南的气候、景致,无门窗的遮挡,可将四周的景致直接融入茶坊,更具自然野趣。
近处的芦苇,远处的山水,耳边的鸟叫,拂过的微风……山水自然都成了茶室的一部分,自然与建筑相互滋养。
坐在这样的茶室中喝茶,喝的不仅仅是茶,还有钱塘的风光,将自己置于天地山水之间,涤荡内心的浊气,宁静而清澈。
香云楼
赵盼儿凭栏,似看非看;顾千帆行舟,似望非望。这一幕不知惊艳了多少人。
从剧中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出,香云楼似乎建于水上,楼下即可行船。
推测,剧中的香云楼应当是建于城中河道与城外湖水相连之处,于河岸两侧分别建起楼阁,中间以走廊相连,既不影响河道行舟,又有“宛若水中央”的美感。
比起赵氏茶坊小家碧玉式的清灵秀丽,香云楼的设计是大气华丽的。
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它抓住了此地的精妙之处,将楼阁凌驾于水上,向远处延伸,是此地此景的一种外延,也赋予建筑更多的空间感与层次感。
东京居家小院
赵盼儿到了东京后居住的小院,更是清新雅致。
推门而入是长廊,院中几处房用长廊连接而成,中心是院落,院中有亭,山石草木点染,虽简单却不失雅致。
尤其是赵盼儿住的主屋,推开门的那一刹那就被美到了!
整间屋子四周皆是窗,支起窗户,四下皆是绿意,院中之景近在眼前。
通过一扇窗将户外的风景与室内的陈设交相辉映,静坐室内,亦是坐于自然,不经意间被草木滋养,静享清欢。
看到盼儿房间里的大窗,小梦想到了落地窗。现在人人都羡慕推窗即是风景的家,羡慕落地窗外绿意盎然,殊不知,古人早已洞察,窗是一室的灵魂。
此外,剧中多次出现的“月洞门”,也是古人于建筑之中取自然之景常用的手法。
它是园林的一个景观,在一墙隔挡之中,突然出现一个月洞门,人们望去,便看到门内的景观,草木、山石在月洞门上也成为美术构图,耐人寻味~
与此同时,屋内多使用不同类型的隔断物划分空间,如使用屏风、帷幔、竹帘等陈设,起隔断作用的同时又不失通透和灵动,打造若隐若现的美感,还塑造了空间的层次感。
自然与建筑的平衡之美,常常是设计大师们所追求。
而这也是我国古代文人所崇尚的,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不仅仅代表了古代文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体现了 古代家居的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02
宋代极简家具
谈起我国古代的家具,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明清家具。
的确,明清家具被更多人所熟知,但实际上,明清的许多家具形制都来源于宋。
宋朝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朝代之一,在各个艺术领域都颇有造诣,“家具设计”也不例外。
《梦华录》中出现的家具,大多线条简洁、流畅,却风雅十足。
赵盼儿开的两间茶坊,桌椅虽简单,却素洁高雅。
茶坊中,椅子的形制应该是宋朝的 玫瑰椅 。宋朝的玫瑰椅与明朝的不同,结构精简,线条细瘦有力,椅背低矮方正。
看似简单的一把椅子,却是蕴含着宋朝文人的品格。因其拷贝方正直角,就要求坐者需腰杆挺直,不能斜靠,既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坐姿,也暗含正直之意。
另外,在茶坊中,许多角落都能看到 高足香几。
高足香几之上,只消放一瓶花,便志趣盎然。
宋徽宗的《听琴图》中,就有一款高足香几,朴素、雅直,用平淡造就一种高雅之美👇
顾千帆“办公室”里的这把圈椅 ,也是典型的宋朝最为常见的家具之一。
事实上,圈椅起源于唐朝。靠背成圆圈形,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坐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十分舒适。
像池衙内做的这把竹摇椅,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实际上,这应该是参考了 “松年椅 ”的形制。
“松年椅”源于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夏景》,名字是研究家具设计史的方海先生起的,据介绍这种躺椅的靠背,很有可能还能调节倾斜坡度。
除了各种经典的椅子,剧中多次出现的榻,也很符合宋朝家居的审美。
宋朝家具的美,是一种 “大道至简“ 的美,追求的是至简、典雅的境界。
可以说,如今流行的极简,不过是宋人玩烂了的梗。
03
宋人四艺与家居美学
宋《梦粱录》中记载: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宋朝文人的四般闲事,也称“四艺"。这四般闲事既是宋朝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提升家居美学的四艺。
点茶,自是不必说了,上周赵盼儿的斗茶就赢了东京的老掌柜,博得满堂彩。
在宋朝,喝茶是常事,也是艺术。
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无人不饮茶,他们还将冲调茶饮的过程发展成了”茶艺“。点茶,是宋独有的茶道。
一张桌,一个炉,各式茶具摆上;煮水、捻茶、冲调、击拂;对坐清饮,自在悠闲。
插花,是宋朝大家闺秀必学的技能,也是文人最爱的闲事,电视剧《知否》中就有盛家三姐妹学习插花的情节。
在《梦华录》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桌子上,都有插花。
盼儿开的两家茶坊,皆以清新雅致的插花为主,瓶器也格外优美。
宋朝的插花与唐朝不同,追求线条美,而非花朵的艳丽华贵,以清、疏风格为主,内涵重于形式。
一支瓷瓶里插两支形容清雅的花,便能提高整个家居空间的格调。
挂画,自古以来就是家居装饰和体现主人品味的重要方式。
“挂画”最早是指茶会座位旁边挂的有关于茶的画作。演变到宋朝,挂画改为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鉴赏挂画也成了文人雅士平时雅集时的一项重要活动。
剧中,盼儿为了吸引文人来自家茶坊,就在茶坊之中挂了几幅名画,供人赏玩。
所挂之画的内容、格调,要与家居氛围匹配,亦与主人品味志趣相投,方是上乘。
宋人焚香,更重意境。
焚香这一细节,在剧中也有出现,但不如其他三者多。
”前夫哥“欧阳旭的桌前,就摆着一只香炉👇
宋人爱香,家居空间之中,无处不焚香。尤其是文人相聚,有一袅香烟陪伴,能够静心凝神,增添雅致。
另外,好看的香炉,也能为居室增色不少。
通过《梦华录》探寻宋人的家居美学,有何意义?
人类发展到今天,物质、科技,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我们住上了比以前更舒服的房子,可以用AI技术来赏画,可以随意搜到几千年前的文化、艺术。
但,我们也失去了古人那种“不可居无竹”的情志,不识老祖宗们的家具设计之美,不再点茶、插花、挂画;
今日,丰富的物质生活、便宜的“一次性消费”,让我们掉入了“消费主义”的漩涡,丢失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意与雅致。
陈寅恪先生曾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的家居审美究竟如何?如今,我们也只能从《梦华录》这样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窥见一二。
中华文化的审美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当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的欣赏、了解自己的文化,能够批判性的看待舶来品和外来文化,而不是一股脑的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才能有底气、有自信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