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风格装修太贵,年轻人别想了?
在之前讨论中国风格文章的留言里,很多人提到了一个关键点:中式太贵了!喜欢但苦于房子小、没钱。
其实不只是中式,想把任何一种风格的装修做好,都是很费钱的。之前看到过两位网友的留言,我挺赞同的:中国风格在于意境,也在于环境。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住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居住环境里,又何尝不是一种“中国风”?
1.我们追求的中式风格
到底是什么风?
想知道怎么做好中式,必然要先了解中式风格。现代装修中说的“中式”,指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清朝早期的风格,其实是明式的延续。
明式家具简洁优雅,用料讲究,做工细致
明式能成为“中式”原因有很多,比如设计的登峰造极、明清时期和西方的文化交流等等,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它是首个被系统性研究分析的中国家具。
德国艺术史学家 Gustav Ecke ,是最早系统研究中国家具的学者,被誉为“中国硬木家具研究的世界第一人”。
艾锷克、妻子曾佑和
Gustav Ecke 中文名艾锷克,在中国生活了 26 年,曾在厦门、清华、辅仁大学任教,是鲁迅、梁思成的好友,季羡林的老师。
Gustav Ecke 到处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明式家具十余年,对它们进行科学研究、测量、拍照记录,1944年出版《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收录了 122 件中国家具,印制200册,50银元一册。这本书对中国家具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中国学者杨耀当年是 Gustav Ecke 的助手,对明代室内装饰研究颇深。在杨耀先生的遗著《明式家具研究》中,正式以“明式家具”为中国硬木家具冠名,明式家具从此独享中国古典家具的殊荣。
2.风格与时代密不可分
想把中式风格整个搬回家,显然是不可能的,也不好看。
遵从自己喜好最重要
在收藏界被称作“明代之王”的中国古董第一教父: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拥有中国家具无数,在他老家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宅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中西方融合的美。
风格离不开时代背景,也离不开生长的土地。就算是拥有中国古董最多的人,也不可能复原出一个正统中式的明朝人家,他也只是出于个人喜好而装饰自己的家。
设计师 Michael Brown 和 Duy Pham 在布鲁克林的家里放满了他们各自喜欢的藏品。在空间上,他们家是融合的,即使是强烈中国风格的物品,放置其中也不觉得突兀。
不管是家里放满中国家具的安思远,还是将中国物件融合于家里的 Michael Brown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自己喜欢,比遵从既定风格路数重要。在家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与其花钱花精力去想如何拥有大家口中的正确“中式”,不如结合自己理解的中国文化、当地特色、生活习惯去思考,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生活空间?
3.住出中国氛围和房子大小无关
有钱、有大房子,当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但没钱,住小房子,就不配拥有中国风格了?
中式不应该是一种困局。不一定非得圆窗灯笼,也不一定要有古画茶道。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是否热爱中国文化,热爱自己的故乡。住出属于自己的中国氛围,比装修出经典的中国风格更重要。
下面这些人家,是我觉得屋如其人,没有被装修形式所困,住出了属于自己的中国氛围。
01.
万物皆有偏门用途
常见日用品里的中国氛围
生活用品不好看?调一下就好看了!
这套在北京的房子,就像是一个解放日用品天性的自由星球。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创意改造,所有普通物件都在这里重获新生。
02.
家具来自全球
也能住出浪漫的中国氛围
这套住房是一个老洋房,空间不大,但很温暖踏实。
中国人爱用的圆桌、灵感来自中国经典家具的 Thonet 30号椅、书法装饰字、沉稳的木色家具,都是中国氛围的加分项。
所以,中式贵吗?贵!
但最贵的不是家具、不是古董、不是空间大小,而是真正吸收中国文化之后的精神思想。贵在自身与文化的融合,贵在内心真诚的文化表达。
当中国精神成为生活氛围本身,又岂在房大房小钱多钱少。
(文章来源 好好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