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居住在上海,正在装修婚房的朋友聊天,她说他们的房子在一个老小区里,窗外是一条僻静的马路,路两旁是生长了近10年的树木,以及各种不算精致却充满烟火气的小店。
我问她想让家延续老上海的味道,还是换一种更年轻、更精致的风格,她却反问道:“风格不该是确定生活场景后,再看的吗?”
她还说起她和老公也时常谈论自家的装修,但话题并没有放在“风格”上,而是畅想入住新家以后的生活,将一个个琐碎的场景,组合成家的主旋律。
其实很多人开始装修的时候,都会被桎梏在某一种特定的家居风格中,但家不是样板间,人也不应该被风格牵着鼻子走。
就像生活在上海的黄理扬,他在改造自己的房子前,就没有将所谓的风格定死,而是确定好喜欢的自然、质朴、清爽、自由等一系列元素,再结合真实生活场景,打造出了一个侘寂中又带着温馨的家。
任凭谁看了,都忍不住感叹一句:“真是屋如其人啊!”
01
黄理扬,一个36岁的独立音乐人。他是国内较早的手碟演奏者之一,也是手碟圈内具有独立风格的资深演奏者。
他在上海还有一间工作室,用来专门教授手碟演奏。
工作室的布置自然而朴素,面积不大的空间里,除了一面镜子、一大块地毯、用来收纳手碟的置物架,以及木质小凳子和少量绿植外,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
巨大的落地窗带来明亮的采光,整个空间清爽又自然。
不用演出和上课的时候,他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呆在工作室的窗户下练习手碟。
可是他居住的家,跟工作室比起来,就略显潦草了。
这是一个跃层空间,一层为客厅、餐厅和厨房,面积30㎡左右。
对于独居者来说,这么大面积的公共空间应该够用了,但当设计师吴晓一进入黄理扬的家,还是忍不住发出感叹:“有点乱啊!”
进门左右边是衣帽区,全身镜、鞋柜、衣帽架一应俱全,平时用来放置他的帽子、衣服、鞋子、挂坠、眼镜等物品。
但物品多、收纳空间不足,零零碎碎的小物件都裸露在外,让这里显得拥堵又杂乱。
衣帽区对面是一体化餐厨,冰箱和洗衣机都内嵌在木质橱柜中,橱柜与门口卫生间的木质墙面相连。
按理来说,这样的设计应该会使整个空间的整体感很强、视觉清爽简洁,但操作台面与餐桌上堆积的各种物品,还是让这里显得杂乱无章。
为了节约空间,靠墙放置的餐桌是折叠款式的,有需要时就打开,至少可以坐下6个人。
不过它的使用率却很低,一年也就打开用一次,现在都用来堆放调料了。
客厅区域的功能比较丰富,看电视、练手碟、工作、吃饭、玩乐器都集中在这里。
但因为缺乏储物空间,所有不同功能的物品都堆在外面,虽然第一眼看上去挺敞亮,但还是显得很乱。
茶几上,满满当当都是录音设备,他平时会在这里录音,吃饭的话就将它们往旁边一挪。
但沙发高度与茶几不匹配,用餐时还好,但工作时需要需要长时间弯腰,非常不舒适。
有时工作累了,还会躺在沙发上睡觉,但它的长度也不够,腿伸不直,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休息。
沙发旁的工作区更是混乱不堪。
设备和乐器的电线蔓延在地上、桌面上,想要在练习手碟的话,只能坐在沙发上,根本无法像在工作室里那样,坐在落地窗前,一边沐浴阳光一边练习。
02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黄理扬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杂物堆积,规划混乱,并严重影响了他演奏手碟、创作音乐的状态。
他自己也很清楚,作为一个手碟演奏者,应当住在一个空旷且整体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
所以他希望设计师帮忙改造一层公共空间,想要更加简洁整体、并且有能令自己全身心沉静下来的素雅感觉,身处其中的时候,可以不用去关注很多杂乱琐碎的事物。
另外,他还希望家里会有更多大自然的元素,可以给到自己多一些的创作灵感,并颠覆原始空间中普通的黄白配色。
至于风格如何,只要基于自己喜欢的元素之上打造就可以了。
首先要解决的,是他喜欢的自然元素。
他们跑到市中心的森林公园里去露营,在满目绿意中,黄理扬表示说,大地、树木、绿草的颜色共同出现在眼前,会让他觉得更有生命力一些。
还有表层灰粽、夹杂着苔藓嫩绿的树干,粗糙却很有质感,也是他特别喜欢的。
于是,设计师将这些元素,同枯树皮、落叶等, 一起带回了家。
接着就是解决房间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了。
1、玄关收纳能力不足,表面杂乱
原始玄关虽然能满足进出门时基本需求,但由于只有一个简易挂衣架和鞋柜,大部分物品都堆在外面。
改造后,在进门处定制整面墙的储物柜,将收纳功能集中、隐藏化。
2、餐桌常年闲置
独居的黄理扬习惯在沙发前吃饭,餐桌一年才用一次,几乎完全闲置着。
于是设计师直接将餐桌断舍离了,留出空间布置了一个小端景。
3、客厅功能区域混乱,各种杂物堆积
原始客厅虽功能丰富,却因为物品太多而显得杂乱无章,功能区域也没有明显的划分。
改造后的客厅,将工作区移走,视觉上显得更加通透利落。原本被浪费的楼梯下方,布置成了专门的隐藏式储物区。
4、没有专门的休息、演奏空间
落地窗前的空地原本是他制作音乐的地方,但乐器和录音设备太多,显得杂乱。
改造后,现在这里摆放了蒲团垫和茶台,变成了能舒适地休息、喝茶、打手碟的区域。
最终,设计师在这个30㎡公共空间中,完美地满足了黄理扬全部需求与期待。
03
玄关:集中收纳功能,增强整体感
进门左手边的全身镜不变,鞋柜和衣帽架换成顶天立地储物柜,收纳能力超强。
柜门采用无把手的按压形式,视觉上更显清爽利落。
因为黄理扬不喜欢小且零碎的家具,所以柜子整体只切割成五块,打开以后就是不同尺寸的格子,方便分门别类地收纳不同大小物品。
中间留空的部分,是放置钥匙和项链的小托盘,旁边还有个木调香薰,一进家门,就有自然沉稳的木头气息扑面而来。
上方的增设灯带,将进门区域映照得温馨又明亮。
客厅:表面空无一物,内含隐藏式储物
房间内所有的柜体、墙面都采用了微水泥的工艺,触感像是来自大自然的肌理,再结合黑白灰、米、橘、咖、大地泥土等颜色,扩大视觉面积、提升自然古朴的气韵。
地砖换成了带有木纹肌理的实木地板,很有立体感,与墙面、柜体搭配一起,十分和谐。
电视墙与与玄关柜相连的部分,是个凸出来的隐形拱门,它温润的弧形与吊灯、日落灯的光影相呼应,丰富空间线条。
门内是个独立小密室,未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收纳乐器、箱子等大型物品,或是直接当做录音室使用,私密性强。
沙发区域做了非常极致的断舍离,电脑桌被挪走后,空出了足够大的空间摆放2.1长的3人位沙发,舒适度极高。
茶几上的录音设备也消失不见,用餐、吃水果的功能更为纯粹,若是觉得弯腰不舒服,还可以坐在地板上背靠柔软的沙发。
后方墙面增加黑白挂画和木质小圆碟做装饰,视觉上不再寡淡无趣。
旁边落日灯浪漫的光影,让空间光线更具层次感,还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换位置。
茶几上摆放的鱼缸,是和小圆碟一起定制的,相互呼应,而它的造型则像是水流到木头上自由形成的形状。
落地窗下,设计了一个喝茶、打碟、发呆的区域,木桩造型的茶台自然古朴,虽然不起眼,却也呼应着整体空间雅致闲适的格调。
后方墙角里,是一颗细高的吊钟,枝叶呈三角扩散方向,为空间带来生命力与张力,又不会特别夸张。
餐厨:杂物入柜、舍弃闲置功能
原始厨房颜色饱和度较高,加上堆积在表面的厨具、杂物很多,虽然柜子做足了,且与进门处卫生间外壁相连,但依然不显整体感。
现在的厨房,橱柜与所有柜体材质保持一致后,融入进墙面中,保证储物功能的同时又弱化了存在感,十分利落。
放置洗衣机的区域,也用米黄色布帘做遮挡。
原本餐桌的区域,并没有餐厅功能,还堆积了很多杂物。
现在这里用芦苇、干花、干草等自然界中的小物,布置出一个端景,成为空间中的点睛之笔。
其实所谓家居风格,本就是我们审美连续变换的阶段性产物。
可能在装修之初,大家对未来的家,究竟该是什么样并不清晰,但我们可以像黄理扬一样,先放下外界对家的定义、丢开固定的审美标准,尝试从内心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去想象未来的生活场景。
从清晨醒来到夜晚入睡,从下班回家到窝在沙发上看书玩手机,只有将生活的主旋律与家的样子结合在一起,才能让风格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
而我们所追求的屋如其人,就是你放出的光,照亮了整个家。
本文案例及图片由湖南卫视《嗨!我的新家》节目提供
(文章转载自装个好房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