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霸造“全球最性感的大楼” 老外都惊呆了

建筑学霸造“全球最性感的大楼” 老外都惊呆了

中国建筑圈内的人说:建筑师在30岁之前不可能成名,除非他是马岩松。

30岁,他打破行业“潜规则”,拿下“梦露大厦”设计权,一战成名。成为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

38岁,他从“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手里,赢得卢卡斯博物馆的设计权。开启了中国未来派建筑设计的第一步。

▲梦露大厦,被誉为“全球最性感的大楼”

前几天,他的新作开幕,天马行空的“怪”点子,叫人又惊又喜。

时常思考,他的脑子里是不是装了个未来超市。

01 来自“外太空”的建筑

“精神属性是建筑的核心价值,它将渲染一座城市的人文氛围。我们希望这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愿意前往并停留的城市空间。”——马岩松

刚建成的云洞图书馆,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2021年最期待建成的建筑作品”。远处看这座建筑奇怪得很,“违反”美学标准不规则、不对称。但只瞧了一眼,就被吸引住离不开眼。

像穿越时空的外太空建筑,通体纯白线条柔美,大面积的留白引人无限遐想,大面积的椭圆形落地窗,恰似点睛之笔,让整个建筑变得更为轻盈。

“云洞”面积为1,380㎡,由混凝土整体浇筑一次成型。表面轮廓线曲折而平缓,像不远处的海浪延伸而来,星光闪烁、蓝色夜幕下,静静地散发着幽谧的灯光,别有一番惬意。

进入里面,空间的边界感变得模糊,仿佛在无声地扩张抽空。顶部采光洞轮廓做了旋涡状变化,光影流转其间,感受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叫人失了目的,自在悠闲。

大面积的天窗和落地窗,使自然光线充盈着整个室内空间。贯通两层的面海式阶梯,拉近了人与人的阅读距离,读累了一抬头,就能看见广阔无垠的碧海蓝天,水天一色令人心醉神怡。

02 属于中国的建筑

作为地道的老北京人,马岩松不太喜欢北京的建筑,像个火柴盒,冰冷没有特色。

全盘走西方现代主义道路,丧失了东方人骨子里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追求。

在他眼里,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与环境、场景相融。

▲衢州体育公园

于是,他再次提出80年代的“山水城市”理论:要有现代城市的便利,同时也包含东方的诗情画意。以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建造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未来城市。

▲“山水城市”概念

在他的设想里,中国的建筑要有自己的文化,而不是照搬西方的现代主义。

“照搬传统模式去复制,最后只会造成‘千城一面’的效果,永远没有翻页的那天”。

▲北京四合院幼儿园

胡同泡泡,针对百年的晚清建筑群,马岩松提出了4个改造原则:不动、更密、针灸、精神,即对症下药,从局部进行改造,对已被破坏的地方重新设计和新建,不大幅度地改变建筑的原有面貌。

对于原有的老建筑,马岩松主张维护和修复,保留原有灰墙灰瓦的质朴色调,修复特色的装饰性木雕屋檐,添加透明玻璃窗以增大采光面。

在保持原有的格局上,添加不规则的定制泡泡穿插其中,透过泡泡光滑的表面,古老的建筑、树木和天空交织在一起,这种新潮的未来感元素,给这座古朴低调的老胡同,带来新鲜的活力。

每一个泡泡都是独立的空间,承担着会客、共享工作的功能。此外它还是个“户外楼梯”,内部的回旋楼梯连接着一二层,人们可以任意在院落中自由穿梭。

朝阳公园广场,建筑群总面积约22万㎡,由10座建筑组成,耗时6年完成。

设计以传统墨色山水为灵感,建筑群高低错落仿佛山峦叠嶂,借用古典园林的“借景”手法,与朝阳公园的湖水风光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城市山水画卷。

紧邻湖面的不对称双塔楼,流线型的造型格外显眼,恰似两座嶙峋的山峰破土而出,挺拔于湖面之上。

低层建筑临街面与街道齐平,内部呈梯田状延伸,形态各异,像被山涧长期冲刷的山石,错落有致,围合成一个隐秘又开放的城市花园。

义乌大剧院,总面积约为约9.5万平方米。以远山为背景,近水为舞台,整个建筑漂浮在义乌的江面上。

剧院的幕墙设计花了一番巧思,通透轻盈的材质+层叠交错的形式,呈现出绸缎般的光滑质感。从近处看恰似屋檐堆叠成状,远处看又似风帆浮在江面,“绸—檐—帆”的渐进形态,巧妙地呼应了江南的片瓦式建筑形态。

03 “叛逆期”的坏学生

1975年,马岩松出生于北京的四合院里。和周遭传统的环境不同,马岩松是个长期处于“叛逆期”的坏学生。不爱学习,上课老画一些稀奇古怪的画。大学读得不满意,就果断退学。

▲哈尔滨大剧院

好不容易,到了耶鲁大学读研,但他老做一些不被老师、同学看好的“怪方案”。“有时候就觉得‘我不被接受’这个状态还挺爽的”。

▲深圳湾文化广场

作为坏学生,马岩松一直会想、敢想。硕士毕业答辩时,他玩了场大的:给世贸中心设计新外观,奇特夸张的造型,直接突破了人们对“建筑”的想象。

这种乱来的设计,意外地获得建筑专家的高度评价:“它像一个从外太空来的生物,但是又和周围有那么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可行的设计”。

▲纽约新世贸中心

红了后,马岩松加入“鬼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事务所。白天上班工作,晚上筹备自己的作品参加竞赛,每天只睡3~4个小时。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2年。2年后,马岩松回到中国,成立自己的事务所“MAD”。

▲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

刚开始的时候,马岩松直接住在工作室,平均一周出一个方案,2年就做出了100多个。由于他的脑洞实在太大,多数方案都没有被实现,不是被刷掉,就是中标后没了下文。直到2006年,马岩松拿下加拿大的高层建筑,才迎来转机。

▲加拿大发行量最大报纸刊登的梦露大厦

随之而来的,是永不停歇的争议。但对这些,马岩松看得很透:“你能做的只是做你自己,然后等着那些喜欢你的人来跟你合作”。

在外人眼里,马岩松是叛逆的“坏学生”、怪异的建筑师。但或许,他不过是在坚持自己的风格和理念罢了。

(本文转载自普象工业设计小站,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