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美女学霸3个月闪婚、300㎡婚房只花6W!

90后美女学霸3个月闪婚、300㎡婚房只花6W!

这世上,有太多人按着“标准”在生活,总得有小部分人的逆行,让大家看看标准以外,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25岁的陈茹萍从央美毕业后,没有跟同龄人一样誓要留在大城市闯一番事业,而是和爱人黑土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搬到一个叫龟山岛的小县城隐居,还花6万块造了个300㎡的房子。

当然,这次“逆行”也遭到了不少质疑:

“住不了多久,只是炒热度而已。”

“永远摆脱不了城市,做不到真正的隐居。”

可茹萍却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乖乖闭嘴。

他们一家在这里生活了5年,这期间她创立植物品牌“一朵”也声名大噪,不仅引发数百家媒体关注,收获百万粉丝,还被主持人汪涵怒赞,何猷君、靳梦佳等众明星都“疯抢”她的作品。

后来随着儿子小土豆的出生,新的质疑又出现了:

“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办?”

在这个普遍焦虑的时代,茹萍还是一如既往的佛系:“即使在城市,也并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大人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和黑土就是最好的例子。”

茹萍出生于福建泉州安溪,幼年时父亲重男轻女,离异后妈妈带着她独自生活,那时茹萍暗自下了决心自己要比所有男孩更优秀

憋着这股子信念,茹萍一刻都不曾放松。

先是考上最好的中学,又因为喜爱绘画,独自去北京参加艺考,最终从几十万考生中突出重围,成为安溪县第一个考上中央美院的学生。

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后,她也没有片刻停歇,又开始学习法语、沙画、摄影、版画、瑜伽、手作...甚至还拿到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

直到快毕业时,身边朋友都忙于实习、面试,她却反倒不着急了,而是静下心来思考:有没有什么东西能把自己喜欢的一切串联起来?

这时,植物这个词本能的蹦进了她的脑海里。

从小到大,茹萍就喜欢植物,闻到它们的气味就觉得踏实,有时她甚至觉得植物更像是自己身体里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存在着。

所以毕业后,她选择离开北京,到厦门创立了“一朵工作室”。

“我也许不是应届毕业生里最有出息的那一个,但要努力做幸福感最高的那一群。”

也就在这时,爱神悄悄降临了,因为工作的关系,茹萍遇见了黑土。

黑土曾是个学渣,长大后逆袭成高级程序员,而茹萍一直是学霸,现在是个植物手作人,爱画画,爱摄影,爱所有美好的事物。

两个人怎么看怎么不搭,但偏偏就是这种截然不同让他们互相吸引,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相差7岁的他们,相恋3个月就结婚了。

婚后,黑土带茹萍回到老家漳州诏安,青山环翠,四面环水,闻着花香草香,茹萍兴奋地说:“就在这安家吧!”

比起城市的快节奏和压力,她更喜欢这里:生活的放松与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黑土虽然不懂浪漫,但他支持茹萍所选择的一切。

不过因为预算有限,两人只能租下一片300㎡的荒地,自己动手盖房。

从零开始打地基、砌砖、刷墙、还学着铺水泥,俩人一边学习一边摸索,既是瓦工、木工,还是设计师、工程师。

用竹子做篱笆墙,用碎石铺地,用捡来的树枝制作家具,上百盆植物当软装。

历经6个月,花费6W,这个80㎡的铁皮白房子终于建成了,即使“冬冷夏热”,一下雨就哗哗作响,声音非常吵。

但好在屋里足够明亮,视觉上也特别美好。

茹萍最喜欢自己的工作台,这里被一大片绿植围绕,阳光洒进绘画桌,光影斑驳,时间都慢了下来。

还有干燥花房,植物花草经过干燥处理后都保持着美丽的样子,别有一番复古味道。

剩下的200㎡,是他们的花园。茹萍亲手栽下几十个品种的植物,让家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用她的话讲:“感觉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茹萍专心搞植物创作,黑土则远程办公,夫妻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满眼绿色中过着心满意足的小日子。

原本以为他们会这样过一辈子,却没想到,2016年因为一篇《90后美女隐居,6W改造300㎡家》的文章,让茹萍一夜之间爆红。

甚至很多游客还寻到他们的铁皮房子,在门口各种张望、合影。

可那时,她并不想红,甚至还叮嘱朋友在微博上不要@自己。

但就算这样,茹萍和她的品牌“一朵”还是很快被大家熟知,作品登上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野兽派、无印良品也开始找她合作。

现在回想起来,茹萍还说:“这样的曝光,一阵风吹了就过了。 ”

但不管红不红,她依旧知道自己坚持的初衷——不断探索植物与生活结合的无限可能,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感受自然之美。

2017年底,茹萍和黑土的生活再次被“打乱”——儿子小土豆出生,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

显然,80㎡的铁皮房已经不够住了。茹萍希望能给儿子更大的活动空间,也想把工作和生活彻底分开。

于是,他们又花20W在旁边建起了200㎡的铁皮房。

房屋整体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公共空间,另一个是私密空间。内部没有墙体,直接用植物或柜子做隔断,显得更宽敞、随性。

先说公共空间,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这个高6米的书墙,里面摆放着茹萍的植物作品、各类书籍,还有孩子的绘本。

紧挨着书架的则是工作区,一张超大的木桌,能满足夫妻俩共同工作,一转身就能拿到资料,动线更加合理方便。

公共区域的另一侧,是会客区和孩子的活动区。

会客区的布局很简单,灰色的布艺沙发,搭配一张长桌,长桌的中间原本有条裂缝,茹萍就“因地制宜”,利用苔藓、干花、珊瑚和各种植物创作出一个永生植物小园林。

土豆特别喜欢在这里玩耍,拿着自己的大吊车,在“园林”边依次排列整齐,像是还原绿化带和停车场。

沙发对面是一排老旧的格子柜,毫无修饰的纹理完全融入到绿植背景之中,成为一个天然的氧吧。

穿过会客区,来到开放式厨房,原木家具+白色墙面从客厅一直延续到厨房,样式简约,也增加了空间的统一性。

对于厨房来说,隔板是空间收纳神器,能放置许多常用的瓶瓶罐罐,也不会拥挤凌乱。

挂杆、壁挂磁铁适合收纳厨具、刀具,兼具晾干功能,干净又卫生。

而这面巨大书墙的后面,就是私密空间,藏着夫妻俩的卧室和衣帽间。

没有多余的装饰,依旧是白墙搭配原木家具,但不同的是,多了一些植物标本作品,每个细节都赋予空间沧桑韵味。(ps: 绿色植物在白天会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里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放在卧室的绿植不宜过多。)

想象一下,在这样的房子醒来,阳光洒在绿植上,每一口呼吸,都充满着清新自然的味道。

走出门没有水泥钢筋,没有拥挤人群,没有压力焦虑,只有在大自然中放松自由的舒适感。

在很多人看来,茹萍的小日子算得上真正的隐居,但她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我只是在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方式而已,也绝不是放弃一切归隐山林的人。”

因为,他们住的铁皮房离县城开车只有10分钟,网络通畅,快递也很方便。

但同时,这里又隔绝了喧嚣,多了些大自然的能量,这样的环境会让内心变得平和,也更利于创作。

“人生的意义就是把重复的琐碎事情删除掉,尽可能把时间留下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生活在乡野,没有圈子,没有同行交流,没有流派,更没有拘束。

所以,茹萍对于作品,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她称自己为“植物拾荒者”。

灵感也许是山上寻到的一片叶子,也可能是路边和院子里偶然发现的野花野果,这些别人看不见的,她都能当宝贝一样搜罗回来,做成首饰、装饰画、扩香器,甚至一盏玻璃杯。

从院子里捡到的枯叶,做了一只可爱乌龟;

用玉米和玉米叶子做的百合;

路边捡到的石头,涂上颜料,成为最美的摆件。

其中,还有2017年茹萍送给母亲和自己的这幅植物画《森林盒子·岛屿》。

也正是因为小土豆的到来,让茹萍重新审视亲子关系。

很多父母都是尽最大努力,或是牺牲自己来培养孩子,可最后的结局都是:曾经依赖你的孩子会离开,甚至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深。

茹萍把对孩子的期许和忐忑融入进这幅《森林盒子·岛屿》里:

母鲸鱼一路保护着小鲸鱼慢慢长大,也在不断教会小鲸鱼热爱这片海洋,她知道,小鲸鱼终将长大终将游往更宽广的海域,去建立自己的岛屿。但是他会努力保留身上岛屿的模样,这样无论什么时候小鲸鱼要回家,都能找得到她。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以相聚为目的,而只有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为了让他们走得更远。

后来,茹萍因为小土豆,在植物手作上有了新的灵感。

比如《family zoo》系列,分别为长颈鹿、企鹅、猫头鹰、兔子、树懒、麋鹿、奶牛、鸵鸟。用各种植物、果实制作出一幅幅手作画,也成为她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

茹萍希望他能明白:我们从出生起就与众不同,也会遇到更多与众不同的人。但我们总有些共同感动彼此的东西,我们愿意因为这些感动,而生活在一起。

其实小土豆的到来,让她原本规律的生活变得不可控,工作和孩子都不想放弃,只能不断想办法尽量去找平衡。

但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固定的标准告诉你应该怎么过,凡事都是在摸索和改变中,让生活变得刚刚好。

很多人看到他们在乡野住了这么久,还把日子越过越好,那些质疑也慢慢变成了羡慕,甚至也有不少人想效仿这种“归隐山林”的活法。

但茹萍却说,隐居只是一种选择,并不代表安逸,有所得,也有所失。

比如院子荒废很久、蚊虫老鼠很多、铁皮房的冬冷夏热也非常难熬。

最关键的一点,要耐得住寂寞。

五年来,茹萍从没逛过街,去商场或展览,路过时也只是顺便观望一眼,更没有追过一部剧。

所以,到乡下换一种活法,并不能逃避现实的种种问题,也并非能切断所有欲望,甚至也不是大家以为的“最好的选择”。

说到底,哪有什么最好的生活,或者说,最好的生活从来不在别处,回归本心,选择自己认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比选择去哪里生活更重要!

(本文转载自装个好房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