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帕特农神庙”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竣工在即!

现代“帕特农神庙”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竣工在即!

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凡德罗

以柏林美术馆巨大的正方形空间

将自由、无形、少即是多推向极致

图片

40年后

这所经典的建筑

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

负责翻新工作

图片

耗资1亿欧元

即将完工

预计今夏重新开幕!

大师作品还能怎么翻新?

来看大卫·奇普菲尔德的答卷

01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翻新耗资1亿欧

今夏有望重新开幕

2015年,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决定对公众关闭,进行翻新。该工程由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监督完成,如今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图片

美术馆于1968年落成,为两层的正方形建筑,一层在地面,一层在地下。它是密斯毕生探索的钢与玻璃的建筑艺术风格的绝唱,有人称它是钢与玻璃的现代“帕特农神庙”。在使用了四十年之后,美术馆亟需进行一次修缮。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密斯·凡德罗在德国二战后的唯一作品,是一座用混凝土、钢材、玻璃所打造的对文化和艺术致敬的地标性建筑。

图片

图片

据 The Art Newspaper 报道

此次改造和翻新共计耗资1亿欧元

翻新后曝光的第一批摄影图展示了美术馆上层展厅完工的结构、1600平方米重新安装的玻璃、15000平方米建筑表面的新涂层以及500个修复钢制结构的焊缝。

此外,2500平方米的天然石板由斯特利高花岗岩构成,并重新安装在了修复后的建筑中。翻新项目主要修复了玻璃幕墙、石制露台和混凝土及钢制结构部分,并引入了全新的安全和防火措施。

图片

图片

图片

业主联邦建筑与地区规划局所表示:“原先的露台以及雕塑花园中充满了植物,包括皂荚和银白槭”。此次翻新连同上述露台、雕塑花园及植物,更对人行道在内的城市环境一并做了升级。

现结构复原已基本完成,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关键部分的交接被推迟至明年4月,美术馆计划于2021年8月重新开放,并举办Alexander Calde亚历山大·考尔德的展览。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巨大黑色正方形的终极世界

钢与玻璃的现代帕特农神庙

图片

密斯·凡德罗的著名格言:“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 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凭借现代主义而闻名。1930年,密斯任包豪斯校长一职直到1933年,学校迫于德国纳粹压力关闭。1937年,密斯决定移民去美国,在芝加哥长期生活,成为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院长。

图片

密斯的贡献在于通过探索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注重自然环境与人的融合,他的建筑理念扬名世界,成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

美术馆在密斯逝世后才完工,

是他毕生探索的

钢与玻璃的建筑艺术风格的绝唱,

有人称它是钢与玻璃的现代“帕特农神庙”

这是一个巨大正方形空间,

将自由扩展到最大限度,

达到大空无形的境界。

两层正方形建筑

新国家美术馆是密斯职业生涯的绝唱之作,一个大屋顶下的巨大方形空间,钢铁构架和超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却成为当时全球建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

图片

新国家美术馆位于Landwehr运河、波茨坦广场和蒂尔加滕公园之间

美术馆为两层的正方形建筑,一层在地面,一层在地下。地面上的展览大厅四周都是玻璃幕墙,面积为54×54m。钢的平屋顶,每边长64.8m。井字形屋架由8.4m高的8根十字形截面钢柱支撑着;柱子没有放在回廊的四个角上,而是放在四个边上,柱子与屋面的接头处,按力学的要求,把它精简到只有一个小圆球。

美术馆的地面层只作临时性展览之用,大厅内部有活动隔断用于布置一些流动性的展览;主要美术品陈列则在地下层中,其他服务设施也设于地下。

图片

图片

与画作“白底上黑色方块”的精神认同

图片

马列维奇在一张白纸上用直尺画上一个正方形,再用铅笔将之均匀涂黑。是极其简约的几何抽象画。

现代绘画史上,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1913年,他创作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在马列维奇看来,画中所呈现的并非是一个空洞的方形。它的空无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实之处;它孕育着丰富的意义。

图片

图片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图纸上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正方形和边缘的关系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与马列维奇的黑色正方形画作有着精神上的认同关系。《黑色的沉默——密斯凡德罗的新国家美术馆》一文中曾讲述了密斯建筑设计的基础:正方体是一种模数,一个很大的正方体然后叠加另一个正方体,密斯通过这件作品回归了“黑色正方形”的终极世界。

图片

一个正方体上叠加另一个正方体

联系马列维奇的画作来看,密斯只不过是把灰色的正方形地面当作了画布,从空中俯看美术馆主体建筑,就是一个黑色正方形(与画作比较只是材料、尺寸和厚度有所不同)。

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图纸上的俯视角度,而是当你真正走进这个美术馆,亲眼见到只有八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屋顶,盖在所有人上方,形成的震撼。

图片

更多细节&美感

美术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建筑光洁平直、精确之美,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亦充满美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厅前的平台上设置了成组金属人体形抽象雕塑,与玻璃盒子的建筑既对比又相互呼应。

图片

图片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密斯生前的最后一个作品,于1968年建成。该项目是对克朗楼式的“盒子体系”义无反顾的解体,设计师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

密斯认为结构和构造是建筑的基础,他说:“搞建筑必定要直接面对建造的问题,一定要懂得结构构造。对结构加以处理,使之能表达我们时代的特点,这个时刻,仅仅在这个时刻,结构成为建筑。”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悉心探索在建筑中直接运用和表现钢结构特点的建筑处理手法。

图片

图片

他的钻研使他的钢和玻璃建筑在空间布局、形体比例、结构布置甚至结点处理方面,均达到严谨、精确以致精美的程度。

该项目一如其创作的其他玻璃与钢结构作品,

透过表象,我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到,

这位钢与玻璃建筑结构之父,

留给二十世纪人们的伟大财富。

(文章来源 建道筑格ArchiDogs,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