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未来在哪里?亚洲设计G10峰会上有答案!

设计的未来在哪里?亚洲设计G10峰会上有答案!

中国设计的未来将如何发展?中国设计与世界设计潮流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这是整个影响中国设计产业发展的大课题,自然这一话题的讨论就需要有重量级的嘉宾来聊一聊。在首届中国青年设计师创新峰会的现场,我们就邀请到了足够分量的大咖们在一起,共同启动了亚洲设计G10峰会,共话中国设计产业的未来!

在此次重量级高峰论坛上,嘉宾也堪称代表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最高水平阵容。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柳冠中,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孟建国,韩国室内建筑家协会会长朴仁鹤,台湾室内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学会荣誉理事长赵东洲,P A L Design Group 创办人首席设计师、香港贸易发展局基建发展服务咨询委员、香港室内设计协会名誉顾问梁景华,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院院长马克辛,《中国室内设计年鉴》总策划赵毓玲,ARTCLOUD艺术云创始人、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旅游地产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ARTCLOUD艺术云·SAP(英国)艺术大奖执行主席果麟等应邀参会。主持人则由资深媒体人、家居媒体总编辑戴蓓担当。

此次G10峰会主题是“中国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当现场云集了如此多的在业内具有极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行业学者和专家的时候,他们是如何评价中国设计未来的发展呢?他们又如何看待当下中国设计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峰会现场实录,聆听来自最前沿的大师之声。

戴蓓:技术和艺术到底哪个是更决定了中国设计的走向和未来,很多人说2018年和2019年是不确定的一年,尤其是2019年,大家觉得市场不好做了,跟以前不一样的。今天在座的几位重要级的嘉宾可能是我们未来的引路人,我想各位能不能从你们的角度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你们看到的中国设计的变化,对未来你们有什么想跟我们在座年轻设计师交流的。

柳冠中:以人为主,人是主人

我要讲可能就一点,大家老在说艺术、科技或者设计,人类的进步过程当中,我们认为科学和艺术是分开的,现在老在谈合作要结合,首先概念就错了,好像科学告诉我们左脑是逻辑思维右脑是时间思维,每个人都有左右脑,不可能第一秒是逻辑思维,第二秒是心象思维,这是在成长过程当中阻断了自己的思考。中国有一句话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实不是如此,人类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和发展,我们都说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要走到死胡同的。

我们说设计是什么?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了生理需要的本。市场上这么多产品,真需要这么多吗?有用吗?在座的有汽车了,你想你的汽车90%是停在那的,我们的设计不是满足需求,不是满足市场,我们是引导需求。设计师研究的需要,商业产值上去了资源浪费了,整个消费层的消费理念丧失了。现在搞家装的从理念、艺术上、造型上非常优秀,但是有一点忽略了家是什么,家和酒店是不一样的。家是亲情,是邻里之间。我是60年代毕业住的北京大杂院,胡同就一个厕所一个自来水管,我出门从来没有锁过门。现在智能的,做儿童机器人陪伴机器人,人和人的关系没有了,大家想想不是荒唐吗?本来孩子就在家里宅着还做陪伴机器人,他不跟别人交流了。

我们设计师现在跟着技术走了,都是为了挣钱,未来设计的责任非常重要,设计现在是商业的奴隶,技术的奴隶,设计师也在讲商业模式,商人瞧得起你吗?你班门弄斧没有观点,设计师需要要有自己的观点,人家才看重你,当然不能光听我们的,当然也不能光听他们的,我们要有自己的观点,人类才有希望,不然未来人类一定毁灭。

什么是家?过去的家是四世同堂五世其昌,现在是三五口之家,中国家庭里面三五口占65%。他们回到家的行为是什么?以人为本不是空话,搞家装研究过家没有,研究很少,基本上都在做具。我们做室内设计一定要从研究人出发,研究人的行为,这里面可以找到课题,而且可以找到好课题,而不是跟市场竞争卖结构、买木头、卖装饰,现在出了软装专业,核心不是软装,家里都是陈设,家里都摆满了有用吗?家是什么?回到家一趟一歪,弄得干干净净的还是家吗?一个小青年跟设计师说我要做微宾馆,你要生活的,你在家里面是主人,现在这些观念被我们所谓的物质丰富弄乱了。好的设计是研究人、研究生活,所谓的材料、技术、造型都是被选择、被组织的,而不是主,现在我们把那个当主了。 

孟建国:中国设计现在需要创造

中国的室内设计应该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我们也走了40年,从第一开始的模仿到现在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中国室内设计发展最广泛最快的,也是跟世界最接轨的设计行业。做室内设计是设计生活的,也是设计家的,设计所有的活动场所的,所以我们设计原则发展非常快,也非常大的。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个模仿阶段,现在走发展阶段,中国的室内设计应该往创造去发展了。现在需要的是把本土文化融进设计,把本土材料融进设计,把现代的设计理念融进设计,现在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的设计。这个行业不仅在中国发展好,还要让他走出世界。

梁景华:设计和创意需要沉淀

我在1979年进入这个行业,在过去40年里面我看到很多的变化。中国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当年从零岁开始,慢慢到今天40岁,那个年代很多的东西我们都做错,很多东西一直过来做得不对,但是还好,今天的中国像一个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年轻人拥有很大的潜力,因为他的成长很快,把很多东西学好,也可能学不好。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去10年学了人家100年的东西,这是很神奇的变化、全世界都觉得我们特别很神奇的地方。很高兴活在这个年代看到时光的变化,我觉得很幸运。

过去我们很多事情做得不对,很多事情我们不懂,家不是家,就家具就只有具,但中国有一个好处是努力做。我们国家很大,很多人很多不同追求,我们有动力有毅力追求不同的东西。我们从很穷的国家到现在有一批人可以很优异的生活,证明中国现在非常拥有地位。未来我们是否继续往前走,就依靠大家也依靠设计。很多年前大家知道,我们很懂复制,抄完以后现在怎么走?大家知道非常重要的是创意,创意是我们设计界最重要的武器,我们的创意让我们走得远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点,还有企业,还依靠我们创意来提升。

什么样的设计和创意走得好走得精确?这是需要沉淀的,要慢慢想,想得透,想得清。现在不是快的问题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所有的东西都有了,因此我们需要提升、要思考多一点,再反问自己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应该做不应该做。我们做一个东西出来有影响,影响人,造福人,来做我们未来的铺排。如果你把这个东西做起来,不单单赚钱那么简单,可以给人家好处,给人家有提升,有提升质量的,这点更有意义。大家定位好的话,我觉得未来更加有希望更加有方向。

赵东洲:更多的交流能促进观念升级

设计这个行业不是单纯归纳为室内。台湾走得早一点,现在国内不断提倡文创,文创产业开始热起来,文创里面着重创意,里面缺少了文化,真正的文创产业要很深度把文化结合进去才叫文创。否则我们在市面上看到有创意的产品,但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他没有文化。文创产业在国内大力的推广,各个乡镇等等,这里做一个呼吁,不要忽略了我们中华文化,把他灌注在某一种设计的创意里面。

再谈一下所谓的未来趋势,刚才提到科技、互联网,以前读书哪有这些东西,现在什么事情都方便了,可是室内设计未来的发展在哪?未来怎么走?我个人小小的经验,公司来的意大利设计师,年轻小伙子七八年经验,下来学中文,然后就收了。我发现一个好处,有一些观点和想法刺激公司设计师的想法,带来很多的想法。客户满意度提高了,大家觉得你们公司有一个意大利人,然后觉得你很牛。在我们学校,寒暑假带学生到大陆交流,或者到日本,学生交流总有刺激感,回去以后很多观念会改。以前拼命说你这不对那不对,他出去一趟回来观念自己就改了。现在已经是世界村的时代了,网络已经把所有距离缩短了,所以也可以考虑在这个行业应该打开大门,打开你的胸襟,慢慢的尝试走上世界国际化。我最近在想弄一个日本设计师来,那真正是国际化。    

马克辛:年轻人应该找到自己的兴奋点

我一直在思考我的学生未来是否可以承担起作为设计师的职责问题,其实有一些担忧,因为现在前人或者更多的能人把物质、方法市场搞得应有尽有,所以学生在入学之前也没曾想过他在这个社会上哪部机器里面做最有价值、最有效用的零件,他没有想,他非常狂妄的想自己搞艺术的,他可以自由,在我的课堂上无所事事的去考虑自己的性格、喜爱、特点,自己如何投入。当我跟他讲在色彩教学里面更多的色彩知识可以调动他颠覆有的视觉经验的时候,他就说这个书上不是这样说的吗?那个书上不是这样讲的吗?跟您说的不一样。我觉得真正买到色彩教学课本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教学的人都没有色彩实践,他可以写色彩的书,很奇怪。所以我说不要被市场上很多东西,好像是成功了,好像贴上成功标签的某个品牌某个人所迷惑,因为那个人在那个时期那个背景下他产生了他的理论,他是有那么多的失败、成功的经验,那么多的国内外投入的经历,说出他那些话的,他非常务实,应该严谨,发现性格的特质,去热爱,去培养自己主观思想的培养。这个希望应该在此,我比较担心我们的学生不会自己思维,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不会自己去体验生活。他把问题看得简单,拿来就用,不会自己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找到自己热爱的兴奋点。如果能找到这一点,我觉得希望是会有的。

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始终认为,学生能够自我的情愿投入的去做喜欢做的事,这里面能够找到自己的希望,如果不是,是鹦鹉学舌,是亦步亦趋,是模仿大师。所以希望在于每个年轻人会找到自己的兴奋点,会看到这个世界,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怎么解决问题?他的基础、经验、投入和他的交流,更多的课外都是他的师长,但最终自己是自己成功的最好的老师,他会用自己的思维听懂别人的话,读懂别人成功经验的背后而不是看眼前。因此未来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不去茫然,应该是脚踏实地的找到喜欢和能够热情投入的事情。

朴仁鹤:自我设计也是一种趋势

之前有一个人提到,未来已经是开始了,所以我们也不能只在乎现在和未来,要以历史的角度彻底进行解析。设计不是现在可说的一种文化的现象了。几年前的韩国电视所有的广告都是衣服的广告,现在都是各种综艺节目、吃的、穿的和中国广告出现在市面上了。最近也发现,连续剧里面的主人公都是扮演设计师的角色,从这一个现象我们可以得知,设计师现在引领这个世界,然后也把我们的人生观或者可视观进行改变。我们可以从星巴克的数据看到,现在全国是3600个,2022年将会达到6000个。从这些客观的数据来看,我们就可以得出设计界的发展结论。

现在韩国出现了新型的单词“自我设计”,现有的人员不满足设计师做的那些东西,而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进行结合和融入。这个在美国用比较多的书,书的封面上写:所有人都是设计师,还有一本是《未来生活大典》,里面提到设计会变成人权。

赵毓玲:未来应该是属于年轻人

要我说这个趋势,我只有一句话,我觉得未来应该是属于年轻人的,刚才马老师说的,8、9点钟的太阳,我认识很多设计师,可以说90后、00后我都不认识了,因为太多的青年设计师都成长起来,我想未来的设计是属于你们的。

果麟:设计少不了艺术的参与

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一定少不了艺术的参与,比如说未来去远方,我们想象成是飞行器,这个飞行器是两个翅膀,一个是科技,一个翅膀是艺术和人文,如果科技可以给我们带到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方,我们艺术和文化应该知道我们要去哪里,我们对精神、物质的认知。我是从事艺术行业的,我主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推动和挖掘,挖掘杰出的青年设计师走向国际视野,今年我们也有一个中国艺术大奖,希望把这些艺术家推到国际视野上。第二个我们做艺术和美的价值传播,我们不断地开艺术馆,做艺术的内容,做展览,今年我们7月份会有很大的馆在深圳开幕,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去关注。

第三件事情,我们在做的是推动艺术和跨领域的连接,就比如说我们和设计,我们和一些商业的链接,这是一种趋势。很多设计公司和我们有很好的互动,但这里面也有一些现象,就比如说设计师应用的设计作品复制的现象,抄袭的现象,我想讲在未来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情况下,第一个我们要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原作。第二个你的作品里面应用的东西传递了你对美的理解和你的价值观,所以我希望我们大家,设计师是有创造力的,是有很好的审美的,是有自己的底线的,是有自己的原则的,这样我才相信你才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敬仰的老师。我们用艺术的灵感来启发到设计里面,用艺术的赋能共享这个领域,用艺术来跨界链接各个领域,未来的想象是美好,我们只要把美好的事做好了,所有的事情都会很好。

柳冠中:设计要宣示自己的思想

戴蓓:有一个提问是问柳冠中老师,今年珠三角展会轻奢和新中式大行其道,用一个词是泛滥成灾,展会很多企业都看到如此雷同,同质化产品找不到方向,有什么建议给到企业。    

柳冠中:

这个问题很好,为什么轻奢大家都喜欢,为什么要新中式?其实新中式是因为我们提出要继承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刚才台湾的老师说都在搞文化创意,弄得全国都在搞文创,奢侈太暴发户了,来跟轻奢。我觉得这些口号都是得到商人的阴谋。我拿新中式来说,中式是什么?就是太师椅,我们看到的明代椅子就是中式的。我谈谈我的看法,中式的椅子正襟危坐,那是老百姓坐的吗?那是当官做的,是吓唬老百姓的。我觉得这没有讲到点上。人要动的,一动就不合理了,都是形式。我说过去的社会形成四合院明清家具是士大夫,他们要这个。现在我们三五口之家,我们晚上回家最宝贵的时间,那是最放松的时间,你坐在太师椅上,那是不对的。刚才说消费者水平提高,还有谈到的美,什么叫美?我们美域差得太多了。悦目的东西不一定美,而我们把悦目的东西,眼睛新鲜的东西不是美,是感官的刺激。冬天吃饱了做在草垛上睡觉打呼噜那是美吗?那是生活。

暴发户来个轻奢,这个让人感觉到非常悲哀,大家都喜欢时尚,现在中国在时尚几乎等于设计了,全世界都参与进来了。大家想想什么是时尚?短命鬼,短命的东西才叫时尚,我觉得世界的设计很幼稚,我们的责任很重,我们现在要站起来,我们的中国方案,到底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是现在的延续吗?要打个大问号。都需要重新认识,但这个过程又非常的漫长。就刚才说的下一代的教育怎么教,怎么引导,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不仅是室内设计,搞工艺也好,我们对未来的责任很重,我们不自觉的跟着商业走,这样下去设计不是这样,就是一个设想变成计划实施。我们的设想是什么?都讲轻奢,中国的教育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过去十年寒窗苦度就是考个状元,一步登天,现在还是这样,这个东西不转换怎么办?为什么大家目前都学什么新媒体,学交互,因为交互出来毕业生出来就7、8千。大家真的是为了学问吗?是为这个。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现在看,刚才说的文化创意,什么叫文化?我们现在讲很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保护起来,保留起来不能动,必须保留在那1千年1万不能动。

还有非遗活化,我们搞创意是搞非遗活化,要有土壤可以扎根,没有土壤扎根就是昙花一现。我们现在中国很多事情要重新认识,我们5000年文明大国,现在很多都乱了。我们说工匠精神不是当工匠,13亿人都做工匠,大家都是打工的,忘掉了精神,精神是看不见的,不是说大家都做手工艺。大家要思考从事设计的,我们要拿出我们的东西影响引导消费,引导消费者。刚才说的轻奢、新中式,这不是设计词,我们设计界搞的博览会,我们要提出自己的口号来。有时候我觉得很悲哀。你看西方的交响乐,50、60种乐器在那里演奏,这是不靠眼睛、耳朵,这是打动心灵的东西,我们这样的精神培养太少了。

艺术家非常重要,科学家非常重要,艺术家陶冶人心情,但是设计比他们难得多,因为他从不同的角度看社会看自然,像自然界一样不断地有新东西出来,能不能成长成活需要新东西出来,社会发展需要这个,科学是发展真理的,真理有两个答案,1+1必须等于2,不可能有1+1等于3。所以艺术家是见自己,从自己的角度看自然、社会、别人,所以说万紫千红,科学家是什么?见天地,要建立起世界的规律,自然的规律,设计师看什么?见众生,难就难在这儿,我们不是见自己,我们是见众生大家。设计师关注浪花落下以后海平面是否上升了,这是设计师最难的地方,最难往前推着走的。包括现在的设计界比我们好不了多少,不要看意大利这些的,美国这些的,那都是时尚。我觉得中国5000年文明有机会有可能做出这个东西出来。我们有文化,也就是文化跟文明之间的东西。文化我说一下,我们说文化重要,现在地球是地球村了,文化怎么形成,文化的形成是空间的限制造成了文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儿有阳光有出产有自己的文化,这是空间格局造成的,现在地球村的,信息发达交通便利,这个隔阂逐渐在缩小,另外的因素要起作用就是时间维度,你错过这个村就赶不上这班车了,时间的维度是文明,我们不能过渡强调中国古代的重要,中国文房四宝很好,能扔掉电脑把文房四宝拿起来吗?有些东西是只能放在仪式上婚丧嫁娶。未来是什么?我们必须想这个,我们怎么引导消费者,我们怎么引导老百姓,我们的责任不光是为了挣钱,挣到最后大家全是为了钱了,这个社会还好得了吗?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设计界我们应该要找到一种机会,我们要宣示自己的思想,不能简单跟着博览会、商贸会为了卖东西跟着走,这样子我们永远没有自己的语言,永远是人家的。轻奢和新中式不是设计语言,这决定不是。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