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7岁 退休后重新拾起那段"锡器"文化】
人们对锡器,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人们大多见过或听说过锡壶、锡灯盏之类的老家什;陌生,是因为老锡器太普通,没人为之树碑立传,故相识而不相知。
锡器历史悠久,具有"盛酒酒香醇","贮茶色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特点。锡是古老金属,锡之为器,自上古而延绵至今。青铜文化,历来为世人所重,其实所谓"青铜",乃以铜为基础的铜锡合金。青铜文化,实质上也就是铜锡文化。青铜文化在上,不愧 "居庙堂之高",锡文化在下,则可谓"处江湖之远"。如果说青铜文化代表的是庙堂文化,那么锡文化代表的就是江湖文化,或者称民间文化。
青铜器受重视,历代皆然,锡器受冷落,则世世如此。有人说"青铜的历史就是华夏礼仪之邦的历史……"而那些和我们父辈、祖辈们朝夕与共的老锡器,以及它们所展示的旧时生活摇曳多姿的琐碎细节,却正在被我们忘记。
七十年代后,手工锡制器具渐渐被铝和不锈钢制品所取代,锡匠的生意也慢慢没落了下来,原先的打锡匠都纷纷改行,司志万也放弃了打锡,成了一家机械配件厂的钳工。直至退休还家,司老才又重操旧业,拿起那个心爱的锡器制作工具,制作几个精巧锡器,像是在追忆着那段曾经的传说。
老人的锡器采用的都是高纯度精锡,经过严格的配料、熔化、压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錾花、雕刻、嵌铜装饰等十几道工序细心制作而成。
制作锡器最关键的就是焊接。焊接的好坏不仅要接在一起,而且要看不出痕迹。司老制作的锡器,外表根本看不出有接线,只是用一个手指头伸到壶嘴里面仔细摸,才能摸到很细很细的一条焊接缝。
老人制作的锡器精致透亮,平滑细腻,如同有呼吸的白玉一般。当他在用粗布擦拭这些锡器时,嘴角的微笑充满了自豪。
"年轻人没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趁活着,就多干点,几十年以后自己没了,做的东西还在,也是一种纪念。"司志万老人说,脸上挂满了失落。
司志万
淄博市淄川区"司志万"老人,是当年走街串巷的打锡匠,他见证了那段曾经的锡器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