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还绷紧神经的城市,在迎来新决策之后,开始焕发新的活力,可以说,一切都在复苏。
抓住浮出水面的救命稻草之后,每个行业都在谋划着自己的新生。这般生气蓬勃的景象,在家居行业2023年的第一波展会大潮中我们也许能看到。
在不断的推迟又推迟之下,旧的未办,加上新的未开,各类展会都已经堆叠得紧密。三月份的泛家居展会数量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根据凤凰网家居目前查询到的已官宣信息,仅是在广东区域举办的泛家居展就已超过十个。
3月3日-6日开放的广州设计周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规模设计展会,将打响三月份泛家居行业会展季的第一炮,紧跟着,3月15-19日,有“中国家具行业开年第一展“之称的第49届名家具展将在东莞开办,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则于3月18-21日在广州举办,之后还有3月27-30日的2023广州定制家居展……多场泛家居展会同期穿插举办,棋布星罗,整个会展季可以说是热闹非凡、看点多多。
作为积极放开后的首次泛家居展会大潮,此次会展季在时机上天然地带有其独特性,也承载了办展、参展和观展人群更多的期待。凤凰网家居采访了多场泛家居展会的筹办方,发现今年的会展季从参展商的参展状况、展会布展的策划等都体现出不同于往年的变化。
参展商:热情的复归
最凸显的是企业参展情绪的回暖,多家会展方都表示目前展会的招商状况还算比较乐观。
据第49届国际名家具展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已确定有超过1200家知名家具品牌参展。会展总经理陈卫胜称各个部门都收到了不少家居链条企业的咨询、参展需求,不过因位置有限,很多企业未能如愿加入。而广州设计周CEO贺文广在采访中也透露,之前预设的招商目标基本达成,“去年广州是第一个疫情放开的城市,对于我们在3月份办展相对比较友好,因为时间节点、大环境政策的解开,我们的招商整体情况是不错的。”
正如贺文广所提到的,参展欲望的高涨犹胜以往,首要原因是疫情的放开。
疫情几年间的反复和不确定的因素,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整个行业,展会的筹办飘忽不定,参展投入产出比也跟买彩票一样充满不确定性,这种状况下,企业只能选择谨慎参展。
而今年的全面放开,极大降低了频繁延期的可能性,观展人流量也有了进一步保障,像广州设计周的观众预登记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几。显而易见,疫情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的排除,让参展商们都对展会重新充满了信心。
在线下经营受到阻碍,寒气逼人的前几年里,各个泛家居企业铆足了劲活下去,营收普遍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不乏撑不下去的同行。
在屋子里待久了的人,出去来一场春日漫步是兴之所向。对于过去几年由于疫情的阻挠久未看展的人们,这种心境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仔细看,憋得久的不止是观展人群,很多参展商也犹如卧薪尝胆般等待着表现机会。
因为大型展会是一个快速提供企业曝光度的绝佳平台,新品发布、技术交流、交易的增加在这里会最高频度地发生,对于极度依赖经销模式的家居行业来说,在知名度高的会展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很大一部分的展商想着抢占这次窗口期,追回更多的曝光和营收机会。
策展方:打破会展服务边界
展会对于策展方和参展商而言,性质上是双方的合作,说到底也是双向选择。为了吸引参展商参展,会展方也相应地设法使自己的服务更有合作价值。
多个会展负责人在采访中说到,现在会展方的工作不会局限于展会上,而是一直在尝试打破展会服务的边界,为家居企业提供更多价值。
展会首要的任务是提供一个更完备的展示窗口。对于这一层面的努力,广州定制家具展主办方吸引了50多家社会主流媒体到现场报道,同时通过网络渠道广泛宣发信息,名家具展也表示将通过线上线下多个渠道多维度来协助家居企业完成品牌塑造,广州设计周则称今年会同时开展设计师、网红大v、行业达人几个观展角度的直播,让展商有更大几率触达目标客户群体……但展会的服务并不止于这单次的展会行为,而是针对性地满足展商的需求,让参展商的参展效果有保障,最大化地实现展会对于企业的价值。
据悉,为了可以长期呈现品牌,广州设计周开发了元宇宙工具,预计测试后让展商可以在线上开专属展厅,让展会有长期化的呈现。相类似的,中国家博会通过升级打造“云看家博会”来加强品牌展商宣传力度全力推动新品首发,这都是在宣传方面对展会服务进行积极优化。
每年的广州设计周都有很多潮玩元素
除了积极提升曝光,在东莞举办的名家具展还有一大亮点,即创建了“全案时代展贸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平台”,这一创新的平台模式,基于大湾区家居产业集群以及东莞名家具展展贸一体化的优势,打造出了更完善的供应链和服务链体系,可以说为大家居产业创新提供了更高效、更易落地、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打破了展会服务的边界。
不日新者必日退,作为国内设计展的领先者,这些大型展会的策展方也是在时刻警惕着前进。
消费端:Z世代消费力量的壮大
泛家居展会面向的观展人群范围是没有清晰界限的,从设计师到文艺青年、从普通消费者到经销商,业内外的人都在此汇聚一堂……
会展方和展商对于整个展会的精心设计,就为了迎接这些观展人群的光临。除了提供展示窗口与交流平台,展会更重要的还是提升交易,当然,这包括即时的以及日后的长时效果。
近年来消费重点群体在向Z世代不断靠拢,泛家居行业里新生消费群体也不断涌现,他们的需求往往是更加舒适、个性化的。凤凰网家居发现,在面向观展人群方面,这次会展季中大部分的泛家居展会也显露出普遍更注重95后、00后的参与性。
多场展会都引入了“潮玩”元素,如第49届名家具展将打造聚焦年轻、家居、潮玩和设计的潮玩IP展——头号潮玩家,并与东莞潮玩之都进行联动,以集结艺术设计潮流力量,去对话未来Z世代的群体生活。中国家博会中融入的第三届当代设计展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力量,其定位是做中国顶级设计艺术展,该展分为五个维度,潮流是其中“VOGUE in时尚中”版块的核心,这一版块汇合了大量中国时装设计师与时尚品牌,“DESIGN in设计中”版块以创意为核心,探讨新消费的前沿趋势,另外还有“LIVEin生活中”等三个版块,共同展示中国文化创意生活方式之美。
广州设计周今年则以更显活力的“热爱”为主题,去贴近象征着朝气的年轻人一代。里面呈现仿生美学的《未来东方》、彰显极致热爱的《疯子计划》以及展现后次元美学的BKA大小孩潮流特展等多个展览,都是Z世代的主场。贺文广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今年会展还有更多新颖设计,比如推出超级夜市计划——展览闭馆后观众可以凭观众证进入夜市。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思考,同时也迎合了年轻人对夜市的喜爱。除此之外设计周还打造了超级打卡点、增加表演性节目、让空间更设计化,在各个方面都着重提升年轻人的逛展体验。
不过体验上的事还是后话,包括名家具展在内的多场展览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招商便吸引了无数年轻新生代品牌,他们的产品在颜值、功能性、性价比上满足年轻群体的需求,更加贴合年轻化的市场。广州定制家具展会也打造了设计主题馆以汇聚具有鲜明产品特色的优秀设计品牌,更能满足新生代对设计感的要求。这都是从根本上去提升热爱生活、追求个性化的新生代消费者的观展兴趣。
破冰复苏,是否重燃?
疫情几年间的动荡不安,让于3月回归的众多展会承载着家居行业的殷切期待,但能否真正助力家居行业回暖,多大程度上回暖,在众多因素交杂的乌卡时代,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期间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与2019年春节假期相比年均增长12.4%,可以说消费总体保持着平稳增长态势。
其中,家具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2%,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9.9%,春节期间家居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加快,从这些数据来看,家居行业似乎是迎来了一个复苏。以往的春节淡季在消费者长期压抑的消费需求之下,也变得热闹起来。
不过名家具展的陈卫胜并不对此抱极度乐观的心态,他冷静表示:“春节期间家居消费表现突出。但并不意味着行业的报复性热潮已经提前到来,2023上半年家居行业整体仍然亟待提振”。
消费者收入下降短期难以解决是其中一个不支持家居行业盲目乐观的因素,毕竟再强烈的消费欲望也需要消费力来支持。
从国务院两个月前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可以看出,提振经济、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活力将成为今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广州设计周贺文广认为,国家对于经济复苏的决心和相关政策的刺激,对于拉动投资和经济的复苏刺激是空前绝后的。对房地产的定调及政策的驱动等都会对家居行业的复苏带来非常正面的推动作用。但是它究竟能复苏到什么样的程度?能够驱动到什么样的程度?贺文广对此同样持保守态度:“这有待于观察,我们认为(这些政策)一定对高质量的家居企业有帮助,只有是高质量的,才可能会被选择,低质量的家居企业在市场上会逐渐被淘汰了,对他们来讲会是越来越难”。
现在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真正的“后疫情时代”,是在“放开”常态化之后的时代,一切的恢复都让人期待不已。如陈卫胜所言,家居行业各产业链需及时抓住风口,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用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尽快扭转预期、打开局面。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一次,被迫韬光养晦、蓄力已久的各大家具及泛家居品牌,在展会上也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业内外的目光都在此聚集。
蓄势以待、炮声将响,希望通过这次热闹的会展季,我们能看到家居行业迎来更好的春天。
(文/凤凰网家居 黄萍,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