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主是一位建筑师,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未来的家能有一片自己的庭院。春可播种,夏可纳凉,秋可扫落叶,冬可踩积雪。
它未必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却是可以感受四季变换,感受微风和阳光的地方。
但现实是,她住在一栋19楼的高层公寓中。和我们大多数一样,没有乡间的一栋房子,门前的一片院子。
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该怎样实现关于“庭院”的梦呢?
“不要把家里每个角落都塞满用处,给家留有一个只是很美好的放空所在。”
即使身处城市,也可以试着让家像成为《小森林》那般温暖治愈的栖所。
01
户型改造
优化动线,动静分区
90㎡的建筑面积,实际使用面积79㎡,两室一厅一卫,全部朝南。
原本户型设计的餐厅完全就是鸡肋,在任何地方放餐桌都碍事。黄色区域的空间完全被交通流线割裂,严重浪费。
改造前
将卧室的一片墙延展出来,成为了家中动静分区的分界线。最大化节约交通面积,增大实际可使用的功能面积。
改造后
黄色区域形成了完整的客餐厅区;墙后过道空间也没有浪费,兼具了洗脸台前站立空间和进卧室通道两个功能,使用时有时间差也不会打架。
02
阳台
用园林借景,实现庭院梦
屋主对于“庭院”有些执念,但是住在城市,这个家又处于18层高的6楼,如何实现庭院的梦想?她想到了古代园林中的“借景”。
第一步,用落地窗最大限度把阳台敞开,把外面绿意风光请进室内;第二步,将阳台改造成自家的院子,一个自在美好的放空之处。
骄阳似火的夏天,屋里却透着股安稳和阴凉,落地窗外一朵巨大的树冠,青山一般遮住了对面半栋楼;俯望的草坪也是绿色葱茏。住高层小区,未必楼层越高景观越好,视野大有时倒不如小而美的窗景。
原先阳台进深1.4m,普通的长条形,但从晾晒功能改为家的重要活动区域后,长条形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把阳台和客厅之间的门拆除,再通过用柜子包住墙,做吊顶和地台,打破剪力墙和梁带来的空间划分,用新的边界改变了阳台原本的空间形状,整个客厅的视觉空间都延展开来。
重新定制了落地窗,为了“采”进更多的景观,把柜子做了一个切角,让视线范围变得更宽。
在窗前放了4个定制的木格子,可以坐可以放花,格子里也可以放些杂物,猫咪每天早上都要上去看风景。
一进门目光所及不是杂乱的衣物,是绿树和木头。随着一天中光线角度不同,光线的氛围也不同。在这片小天地里,感受“四时与朝暮”。
屋主特别选了一些能长大的小乔木,比如南天竹和红枫,等它们树冠亭亭的那一天,阳台就能真的变成“小森林”了。花盆底下垫上硅藻泥垫子,浇水不用愁。
也有预留隐形的晾晒空间,顶板垂下四根钢丝,需要时可以弯成环扣穿入木杆晾晒,不过入住半年还没有用上。热泵烘干机很大程度解决了晾晒,少数不可烘干的衣物晾在主卧的飘窗里,阳台真的完全从晾晒功能中解放出来了。
强大的收纳空间是保障好看的前提,不仅要够用,还要方便用。
打家具不建议满墙的开放式,以为很方便随手放,但真的随手放满就会很乱,而且很难擦啊!放杂物的处于视线焦点的柜子建议有门。不过书柜还是做成了开敞的,因为很美。
03
厨房 & 储藏室
针对狭小逼仄空间定制化设计
原户型中厨房形状狭长,储藏室面积非常迷你,两者整体是呈狭长形「挂」在客厅一侧。
从使用上来说,一字厨房动线长又很难转身,储藏室与玄关处于割裂状态,玄关只剩一个通道,缺少入户收纳功能;从空间感受来说,厨房和储藏室都很逼仄,储藏室还是个黑房间。
针对这两个空间,要点是“打开”。首先拆除厨房和储藏间之间的隔墙,将二者统一考虑;再拆除它们和客厅之间的隔墙,引光入室。
玄关很窄,只够贴墙打一个鞋柜的宽度,储藏间打开后可以更好地作为玄关的延展。穿衣镜除了功能性本身,还可以进一步扩大空间感,改善光线。
储物间的隔板和柜顶都堆满了箱子,但因为上墙位置在视线之上,不会显得很拥挤。隔板支架间穿了一根木棍用来挂衣服,靠墙放一个梯子用来随手搭,基本满足进门脱衣的需求。墙角收纳吸尘器和零碎的包装袋。
阳台放不了洗衣机,卫生间又太小,因此决定将洗衣区放置在储藏间。设计了一个S形的柜子优化空间,将冰箱和洗衣干衣机并排放置。冰箱背后的板子为了散热做成格栅式,顺便担当了伞架。
柜子的厨房侧是冰箱,冰箱和台面之间的直角不好用,正好给了背后的洗衣干衣机。拆墙变柜之后,依然可以作为厨房和储藏间的分隔,三个占地的大家电又能完美内嵌。
半开放的厨房有“杂货铺”的感觉,为了减少狭小空间的压迫感,没有使用吊柜而是用开放式隔板。
厨房和客厅之间做了一个半岛水吧台,安装了水槽和净水出水口,配置了一台小米即热饮水机。
为了解放台面空间,所有能挂起来的都上墙,包括垃圾桶也用壁挂塑料袋替代,厨房地面不留死角好打理。小家电都立体摆放,小布帘子后面是电饭煲和胶囊咖啡机。
为了节约柜体储物空间,安装了水槽洗碗机,左边洗菜右边洗碗机,小巧方便,洗涤剂放在水槽自带的一个皂液器里。
04
卫生间
超小卫生间改造干湿分离
卫生间非常迷你,尺寸1.35m*1.62m,原来的排布是淋浴空间和马桶在一起,洗手台也超小,这样的卫生间不管干什么想必都是湿漉漉的……
螺蛳壳里做道场!屋主的基本诉求是:① 要有完整的淋浴空间;② 要有更大的洗手台;③ 干湿分离。
把厕所的隔墙外移,扩大卫生间进深,洗手台放在墙外,完成了干湿分离。如图所示墙外移并加长之后,使用同样宽度的门,可以放下更大的洗手台。
新砌的隔墙没有砌到顶,一方面想给过道也留有光线;还有个原因是房子不是南北通透,厕所东向开窗带来的气流也很重要,希望尽可能保留换气通道。
基于同样的原因,前面提到餐厅加砌的墙上,也开了方形的“洞口”。这样一来,过道空间就完全不会显得幽暗了。
厕所太小难以拍全景。总算有了独立淋浴间。马桶是壁挂式的,墙上装了喷枪可以冲洗地面。淋浴间加砌了半个厚度的墙面做壁龛。拖把挂在淋浴间里。一切都为了最好打扫而服务。
干区本着就近收纳的原则,在洗脸台对面结合墙做了个收纳梳妆柜,柜子顶结合墙上的洞口做了一个木台面,成了猫最爱趴的地方,也防止了它碰到化妆品。
洞口另一侧是餐厅区域。
05
卧室榻榻米
谁说小户型不能拥有衣帽间?
主卧卧室并没有很大,3.35 x 4.15m,经过收纳设计以后,收纳体积约达到3个大衣橱的总和,还隔出了一个衣帽间。
进深 4.15m,以纱帘相隔,2.4m划分给了榻榻米,还剩1.75m作为衣帽间,榻榻米 400mm高,内部都可以打开储物。
屋主对比了传统卧室家具vs榻榻米的空间示意图,绿色是可收纳的区域,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把收纳做整后空间变得更完整,收纳体积也变大了。
榻榻米可以说是小户型刚需:床大,储物无敌,省空间还好打扫。重点在于要解决透气防潮的问题,床垫下最好用镂空的床板,里面的格子都要空气流通孔。
榻榻米台阶做了1.1m宽,400深的踏步,走起来很稳很宽敞。在台阶踏步下嵌了灯带,有轻盈的漂浮感。台阶旁边是换衣服时可以坐着的小平台,下面是向衣帽间敞开的储物格子。
床头柜是可开启隐藏门,两侧门里是插座,线可以从门把手里穿出来,接线板全隐藏Get。空间不仅不拥挤,躺在床上感觉是前所未有的宽敞!
开放式衣帽间更适合这个狭窄空间,无柜门压迫感也比较小;另一方面是它的分隔灵活机动,可以满足很个性化的需求。
换季衣物都可以收到榻榻米里面,衣帽间只放当季衣物,分为挂衣区和抽屉区,能挂就挂,能不叠就不叠,但一定要分类收纳。共12个抽屉,2排隔板,底部悬空便于打扫。
次卧结合衣柜设置拼接榻榻米,床的部分由可拆卸的13个盒子拼接而成,考虑以后有俩娃或者万一要换床,不想整体都拆毁。
13 个盒子中,内侧9个盖子从上开启,外侧的4个直接向外开口。衣柜下半截也做了个外侧开启的柜子,60公分深,可以放两个大收纳袋。
次卧布局:衣柜+榻榻米+书桌。
06
客厅
藏线电视柜治愈强迫症
客厅其实用的是投影仪,但是电视柜有没有必要搞呢?屋主认为,就算现在没有电视,最好也留好接口和插座,而且电视柜也能遮挡一下外露的音响电线。所以这个家的电视柜更应该称作“埋线盒子”。
与地台同高140mm,宽度400mm,可以承住大多数音箱和box的底。如果日后买了电视就直接摆在上面就好,不用往墙上挂了。
盒子里面的墙面在几乎贴地的高度装了插座和接头,刚好能完全隐藏在盒子里,插在插座上的线从顶板的开槽里穿出来,开槽均匀分布,可以使放在其上的电器露出来的电线最短。
打扫零死角,不积灰,里面容量出乎意料地大,可以放很多东西,这种贴地盒子的造型其实放在大多数客厅里都很好用,值得一试。
电视柜贴地做整,并且和水吧台和地台连接,客厅空间看起来就宽敞简洁。收纳都靠要边边,那种带抽屉的大茶几尤其不要买了,扔掉它你会发现原来你家客厅也挺大的。
小茶几在阳台和客厅之间经常移动,客厅地垫上大的可以打滚儿。
日常生活中很难时刻都把东西都收到柜子里,总是会有很多东西随手放。用一些轻收纳,比如这种方格子,可以当凳子,可以放书、放花盆,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移动。
餐桌真的是最容易随手放的地方了,尤其需要轻收纳。餐桌和墙之间,格子+收纳筐变成抽屉,放一些次常用物品,格子上面摆藤编筐放最常用物品,一探头就看到,一伸手就拿到。
最妙的是格子加藤编筐高度才65,隐藏在桌面之下,旁边看完全不会露出来,显得桌子上特别干净整洁。
从餐厅望一望,圆月镜子。
家具设计好,轻松好打扫。屋主家大多是整体定制,家具基本是悬空或全落地,地面不留卫生死角。因此即使养了猫,也很掉毛,但是扫地机器人可以基本可以解放双手啦1
(文章来源好好住,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