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数网民吐槽的东京奥运会终于落幕了。
十多天来,我的心情如下:
🤗 🤯 🥳 🤔
除了比赛我看得最多就是运动员们在奥运村的生活日常,褒贬不一的纸板床、疫情特色食堂、美甲店理发店、迷你卫生间、发热隔离室……
这次已经是第 32 届奥运会了,所以这100多年来,奥运健儿们到底住得怎么样?斥巨资打造,散落在全球的几十个奥运村后来又怎么样了?
19 世纪末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了「奥运村」的想法。但奥运村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年间参加的运动员人数不多,且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奥委会的工作很难推进,终于在 1924 年巴黎奥运会上,第一个「奥运村」诞生了。
1924 年男运动员们坐在巴黎奥运村木屋前
🇺🇸
1932 洛杉矶奥运会
男人住村里活动房
女人住公园酒店
1932 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可以说是开创了奥运村的样板,远远超出了为运动员提供食宿的功能。村里配备了训练场、休息室、医院、邮局、露天影院、甚至还有消防站。
努力克服语言差异和其他人交朋友,是那届奥运会比赛之余大家最开心的事了。
奥运村距体育馆 10 分钟车程,距洛杉矶市中心 25 分钟车程。
20世纪初“泰勒主义”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思想正影响着美国。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奥运村采用了预制房屋的建造形式,提高效率并降低了成本。造型和当时室内流行的古典元素毫无关系,这也意味着审美标准开始发生改变了。
在施工前因无法预估参赛人数,最后就盲测建了500间
这些房屋在搭建时并没有考虑日后会将它们留下,但我没想到是整栋端走的那种不留下。
美国人将奥运小屋全部出售,运去了棕榈泉、夏威夷、柏林、日本等地。这座奥运村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小屋一套含家具卖 215 美元,不含家具 140 美元。
女运动员没有住在这个小房子里,奥运住宿是男女分开的,126 位女士被安置在市中心附近的查普曼公园酒店。
🇺🇸
1984 洛杉矶奥运会
运动员住大学宿舍
美国笑赚 2 亿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运动员们第一次按队伍入住,结束了男女分开住宿的时代。
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拿下了中国的首枚奥运金牌,21岁的李宁一战封神,斩获6枚奖牌,成为世界瞩目的体操明星。
这次洛杉矶没有新建奥运村,而是利用已有建筑设施,运动员住在南加州大学等几所高校中。这一届奥运会让洛杉矶赚了 2 亿美元,也开启了奥运会商业化之路。
以 Deborah Sussman 为主的设计师团队共同创造了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设计。他们提出了「kit of parts」的设计理念,创造了一套视觉字母表,由帐篷、横幅、脚手架等组成,巧妙适用于不同场 地。视觉非常震撼,甚至很孟菲斯。
随着奥运会全球化,奥运村也从最开始单纯解决住宿问题,变得与举办城市的发展密切相连。
奥运村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它要从选址、土地管理、建筑、景观、基础功能、商业、未来发展等方方面面做考虑。
第一个现代住宅区
半个世纪过去依然活跃
《奥林匹克建筑》作者 Martin Wimmer 将 1960 年罗马奥运村定义为「第一个现代住宅地区」。
由 Adalberto Libera、Luigi Walter Moretti 等多位建筑师共同建造,能够容纳 6500 名参赛者。
当时正处于战后复苏阶段,建筑受柯布西耶思想影响较深,奥运村也可以看到柯布西耶的影子。
奥运会结束后,这里变成了政府员工的家。到了 70 年代,负责建造和维护的住房协会解散,大家离开,这里一度成为犯罪的代名词,甚至没有出租车司机愿意载客来这儿。
到了千禧年,周边的设施陆续改变,迎来了新的居民,这里又渐渐恢复了生机。
2002年,伦佐·皮亚诺 音乐公园在这开幕
2009年,扎哈·哈迪德 MAXXI (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在这开放
和这个奥运村同时期的意大利公寓,大部分在封闭街区中,大厅昏暗,人与人之间缺乏社交可能性。
这里就不一样了,楼栋之间有合理的街道、绿地,健全的商业设施,更有很好的运动场地。
现在的居民,大部分是后来陆续搬迁来此的非典型意大利人,他们都非常热爱这里。
有居民在《MONOCLE》的采访中说,她想要的私密性和舒适感,在这里找到了完美平衡。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运动员住所到现代社区,罗马奥运村仍然保有着奥运时期延续下来的乐观精神。
借机规划全城交通
新干线、整体卫浴都在此时诞生
1964的东京奥运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日本,也推动了东京乃至全日本的基础设施搭建工作。
东京的高速公路、单轨电车、地下铁道网、以及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都是在此时完善的。
还促成了大仓酒店、新大谷酒店、东京王子酒店等大型酒店的建设。
为了缩短新大谷酒店工期,TOTO 研发出了一种全新卫浴形式,也就是现在风靡亚洲的日式整体卫生间。
由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丹下健三 设计的「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建在了华盛顿高地,保留部分住宅用作奥运村。
这里曾是美国武装部队驻扎日本的最大住宅区,因此也颇具政治象征意义。
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被称为 20 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也是 60 年代日本技术进步的象征。
经济复苏和奥运建设的巨大机遇,为规划者提供了机会重新思考东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这也促成了丹下健三的东京湾规划。
被边缘化的残破工业区
变身海滨新城市
巴塞罗那奥运村在城市改造中相当成功,几乎被废弃的残破工业区,成功转型为极具经济价值的海滨新城市。这也与城市本身的规划体系分不开。
现代城市规划奠基人塞尔达,为巴塞罗那制定了一套网格式发展计划
这也是第一个拥有私人海滩的奥运村,转型成功之后,这里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旅行目的地之一。
巴塞罗那的改造中,有一个点我非常喜欢:让街道从为了通勤到为了生活。
巴塞罗那的跳水场馆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风景,13 岁伏明霞的惊人一跳成了经典,也成了奥运会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冠军。
和巴塞罗那情况类似的是 1988 年的韩国首尔奥运会。首尔汉江沿岸洪水泛滥,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正好借此机会修整重建。
从五环路到森林公园
城市加速发展的转折点
北京奥运村位于北四环到北五环之间,是完善城市边缘地区的好例子。它的发展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这片区域的建设对北京未来的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年北京为奥运会投入高达 2950 亿人民币,64% 都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北五环的建成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项。
20 年后的今天再来看,五环的意义已经远超交通道路本身。沿着五环的东南西北,又催生出大大小小无数的住宅区、商业区。
曾有媒体评价:五环就像地理上的等高线一样,浓缩了北京城的隐形贫富差距、城乡二元结构、梦想与现实等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
现在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板块,早已成为北京北部最为宜居的片区之一。
当年兴建的许多运动员公寓与媒体公寓早已成为一个个住宅小区,得益于当年的规划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房价更是居高不下。
奥运村的房价从最初均价每平米 1.2 万,涨到了现在的 12.7 万,翻了 10 倍。现在这价格,放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也是价格高地了。
数据截图于2021年8月7日
我去年曾在奥运村看过房,里面还有很多当年的奥运宣传物料,非常穿越,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 2008 年,那一年我18岁了。
用房价高低来评价奥运村的成败固然是玩笑话,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规划的满意程度。
不是所有城市都能顺利,几家欢喜几家愁,2004 年的雅典奥运带来的是致命的经济打击,其负债拖累了希腊人民往后十年的生活。今年的日本奥运,也没能复制 1964 年的成功。华尔街日报说:对日本来说,东京奥运会正变成一场代价 200 亿美元的血亏盛宴。
奥运村一方面连接着奥运会,另一方面连接着举办城市的发展与未来,很多事情只能交给时间去检验了。
(文章来源好好住,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