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宾:艺术和设计之间一直有一种译码的存在

琚宾:艺术和设计之间一直有一种译码的存在

11月27日,2018国际设计论坛(IDF)年度大会在广州举行。IDF年度大会是广州设计周每年度的王牌核心活动之一,今年大会集聚国际不同各领域的设计名师,围绕“设计的边界与融合”主题展开观点、案例的分享和思辨。凤凰网家居作为大会的战略合作媒体,对整场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点此回顾

目前,传统设计领域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传统设计与非设计的边界也变得日益模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超越设计的边界,正视与回归设计的本源,实现跨领域的融合创作?围绕大会主题,“亚洲实力设计哲人”琚宾现场以“独白与载体”为题做主题演讲。

1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独白与载体”,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几年的心得。设计师这个群体多数时候会和很多人对话,但是我觉得设计师最终是要跟自己对话。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要将建筑实践从纯美学的思维中释放出来,回归到初衷。

一、设计与场所、关系、时间

第一个分享的是尖山天主堂,这是我做过的唯一一个教堂。我认为教堂、寺院、图书馆三者都承载了一种价值,拥有指向精神内核的力量,不管面向东方还是西方,这种回归到内心深处的能量是一样的,都是人类创造文明的阶梯。

   这个教堂在莆田,地方非常美,背山面海,周边全部都是农村,居民多数信天主教,要盖的房子在一片树林之间。所以它是一个什么场所,我觉得它是凝聚村民的场所。有了最开始对场地的全面分析之后,我做了很多自称为“广度设计”的研究,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场地上到底放什么样的房子是适合的。

接下来讲的是关系。在这里农村的房子推开窗就是大海,这时候我脑子里面浮现一个愿望:我是否可以营造一个空间,实现我规定的动作,让村民从这个视角里看见他已经看惯但是完全不一样的大海。所以,我将建筑的造型做到最简单、最纯粹,花心思在内部空间打造体验效果。

除了场所和关系以外,还有一点是时间。当这个教堂和村里的人产生关系之后,形成的故事、指向的时间才有意义和价值。

教堂外壳是发光的贝壳面。入口由水磨石和混凝土构成的,内院有雕塑性的楼梯,院里的树木经过时间会慢慢的变老。

顺着山上的道路进入到教堂去,会经过一个掌控视线的通道。这其中重要的就是视线,坐来的时候看到海,站起来的时候只能看到天,规定了你的行为。村民在家里可以随时打开窗户看海,而这里面只有一个动作,是要坐下来才能和海产生关系。

二、设计与自然、传统、地域

第二个分享的是阳朔的项目Alila酒店,我今天介绍这个项目是基于两种身份,参与设计的身份,还有体验者的身份。

上一个项目主要讲的是场地、关系、时间。这个项目里我们第一个考量的是和自然的关系。我曾写下过一段话——设计的本质来源于自然,温度来源于乡土,感动来源于人文,而高贵来源于学养。

传统文化、新中式......我不希望别人给我贴标签。谈到传统,我的态度非常明确,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一个设计师要创造出好的东西,就要在别人给予你的条件里去解决问题。

作为职业的设计师,在任何地方都要和当地的地域性进行很好的结合。地域性,这是在设计当中非常值得关注的,比讲得更广泛的文化来得更有力量。我们在历史当中,踩着历史,也创造历史。

之后我们对糖厂进行了第一次修复。照片里我的左右两边分别是大杨和小杨,是发现这个地方的人,是他们把我变成了股东,从一个设计师转换成一个设计组织工作的人,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甚至酒店开张的筹备,这些也给我对设计的理解打开了很多扇门。

整个建筑的关系体现在一组词上,重和轻。盖房子最终都要回到材料本身,材料代表了设计师的理念。这个项目建筑使用了两个材料,当地石头和氢气块。虽然会用很重的材料,但是体现的关系还是很轻的。如果我们理解了透明性,就理解了重和轻。这两个词语对亚洲、东方非常重要,都指向了建筑、艺术。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控制成本,有一段时间我们自己开车到街上去找便宜的树,而且还要长得非常不一样的、没有修剪过的树。对空间装置的艺术我们也做了一些梳理,包括结构体系的应用,还让农民大哥用自己的方式,像他们在老家一样砌筑河堤。

三、设计与入画

接下来介绍的西塘Naera度假酒店项目。在室内我们有两套体系,一个是老房子的体系,一个是新房子体系。新房子全部是住的空间,老房子则提供公共空间的体验。

怎么让老房子有记忆、有对抗、有色彩?手法上我们采用蓝色、金色作为主色调,同时保留原有的机器、墙面,让人走在这个老房子里,能够感觉到这个老房子确确实实有民国时期的能量。经过庭院,会经历从亮到暗过程,再从暗处打开门,进入到空间里面,这是心理的、文学叙述性的体验。

设计师也需要具备文学叙事的能力,编故事也要编得高级,电影、艺术都是如此,故事也要指向思考甚至哲学。

离开酒店,马路对面就是600亩的农场,方便一家人互动。这里面有玫瑰园、儿童活动科普中心、有机农场。这个空间是沉浸式的,也规定了你的行为。经过一个坡地下去,之后眼睛的视线和河塘的荷叶关联在一起,这是用新型的结构解决问题。

西塘的项目承载了我对于设计的多角度理解,从对组织工作到对建筑设计,从如何做酒店到如何与中国当下社会做结合,更长远一点的还有离开城市之后的生活方式。这些课题怎么解决,也是未来十几年摆在所有设计师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段话——艺术和设计之间一直有一种译码的存在,通过既有知识储备去解构、过滤、筛选,进而转化为一个一个原点的启示。

这个话对我很重要,在我的视野和生活当中有一个三角形,建筑、艺术、文学。艺术会让你有很多想法出现,文学会让你具有诗意。

我最开始学习建筑,是通过学习三维的建筑,比如看得见的房子、宫殿、教堂、寺院。后来我发现绘画当中所具有的诗意、那个时期的时代背景、画家所具有的价值观,指向更立体的价值。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我所有的思考都和绘画有关系。回到建筑,我希望我的房子能具备能量,和土地产生关系,同时还有文学性和诗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