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青山周平以建筑改变城市生活 每一处都可以是家的延伸


来源:凤凰网家居

由日本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先生发起的「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落地,以“都市居住新常识”为理念,联合

由日本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先生发起的「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落地,以“都市居住新常识”为理念,联合十位建筑设计师和企业共同构建未来之家。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

青山周平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是因为《梦想改造家》这个电视节目,他两度对特殊户型的老房进行改造,刷新了大家对于居住的认知和体验。此后,有很多关于旧城改造的项目找到了他,而他也一直住在北京的胡同里。

问到是否对老城情有独钟,他说:“不是因为老而喜欢,而是因为能在其中发现新的生活方式。”

老城,阳光,突起物

青山周平从2005年来到北京,这一待就是13年。

曾经,他作为日本政府的交换生赴欧留学了一年,正在纠结是在欧洲还是回日本发展的时候,他得到了一次北京实习的机会,这个城市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他感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年轻化,和对变化的渴求,因此选择留下。

当初来北京时住在外国人公寓,他觉得这跟住在东京没有什么区别,后来他搬到了南锣鼓巷的胡同里,就像发现了新大陆,胡同里的一切给予他无限的设计灵感。

老城,阳光,突起物——这是他微博里最常出现的景象。

随意的老城街拍,会把放在路边的椅子解读为城市家具;会把裸露在墙面的管道看成是艺术品;会观察普通人在街道上的日常行为;还会惊叹老百姓自己建造的老房子的智慧……

他喜欢用镜头捕捉阳光,到了一个地方也一定要找有阳光的位置,“我是向猫学习,它们会在空间里寻找觉得舒服的地方。”因此采光问题,在青山周平的设计中是很看重的一部分。

青山周平在大学三年级后休学一年去旅行,在印度的一幕让他印象深刻。路边卖早餐的人没有自己的店铺,他们会把面包、包装袋之类的物品挂在墙上的小突起物上。他来到北京后,也发现了养鸟的大爷会把鸟笼挂在树上、跳广场舞的大妈也会把包包挂在突起物上。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FREITAG)

随后,他发起了#城市突起物运动#,会在街道上或者工地上寻找突起物,挂起他标志性的背包。之后,常常会有来自中国各地的人们,把包包挂在各种突起物上,然后拍照在微博上@他,他也会一一给他们点赞。

他认为这个小小的举动,是人与城市之间的链接。现在的城市规划或者建筑设计很多时候限制了人们对空间的使用欲望,“这个运动是提倡把城市空间的使用权拿回来,让我们这些城市生活者使用。”

对于青山周平来说,城市更新的意义也在于此,“我做设计的目的,是利用空间改变现代人的城市生活状态。”

居住的空间很小,但生活可以很大

他曾经转发过一个视频,是关于在北京拥有一套房子,对于已经离不开大城市的年轻人的意义。他们或许会认为,有一套房,就等于赢在起跑线;就等于肯定了个体身上的价值;就粗暴地判断一个人的“成功”。

在他看来,这些心态是真实的,房子带给年轻人的是沉重的压力,但是生活本不该是这个模样。

青山周平跟我们坦言,他在日本没有买房子,在中国也不打算买房子。他很享受与妻子租住在胡同里的日子,“人们现在居住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生活可以越来越大,生活质量可以越来越好。”

这也来自于他在胡同里的所见所闻,住在他家旁边的邻居,刷牙和吃饭都会在四合院公共的院子里,还喜欢把手机和支架拿到门外,搬一把凳子就坐着看电视。青山周平发现,房子的界限没有了,城市的资源可以被利用起来,家的范围逐渐被扩大。

在以前,一个家族几代人住在同一个大房子里,青山周平称之为1.0版本的家庭;他在日本跟父母妹妹一起住的小家庭,是典型的2.0版本住宅模式;到现在,他认为已经到了3.0版本,个人、未婚男女、朋友合住,都可以构成为一个“家庭”。 

正如他自己,办公室就像是他的书房,他把所有的书籍都搬到了办公室里。他认为,家应该是开放的,起码应该是跟城市融合在一起,我们的需求可以分散在城市的每一处。

这就要说到他的“400 个盒子的城市社区”计划,一个年轻人的共享•家社区平台,衣柜、床、书柜等模块会被设计成带轮子的盒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组合成自己的专属空间,另外还有书店、商店和健身房等等的共享设施。据了解,这个项目将要在泉州落地,他又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新旧材料的平衡,是空间记忆的传承

我们对日本设计师的印象,大多是“拼命三郎”,永远奔走在设计的路上,没有停歇,而青山周平也不例外。除了众多的设计项目,还有密集的商业活动,同时他还是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并且是清华大学建筑学的在读博士生。

他说很享受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碰撞过程,能给予他更好的思考。设计之外的一切交流与合作,也让他有更多领域知识的吸收和跨界思维的延伸。而所有的一切,都基于一个他坚守的方向——城市生活。

青山周平作品:大田秀则画廊

在他的作品里,你能看到时光停留,岁月静好。外界给他定义为“人性化设计”,青山周平说,其实就是“舒服的感觉”。他在做设计的时候,会把自己置身于空间中去推敲,体会怎么样的空间人的感受是最舒服、最自然的。

青山周平的BLUE 办公室

青山周平作品:北京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

他喜欢原始的状态,特别在改造项目里面,他一定会去寻找和保留那些已经“老去”的材料,老旧的砖墙、混凝土的楼板、屋顶的木梁等等这些建筑原有材料,在他看来就是纯天然最好的设计。

“这是空间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新和旧是可以并存的,是一种记忆的传承。”

青山周平作品:北京国子监失物招领家具店

拥有自然质感的哑光木地板,就是他最常用于连接新旧记忆的材料,木地板质朴的美感能让空间更精致和温暖,新旧材料的拼接碰撞,也能够激发出崭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新旧平衡的状态是他一直追求并热爱的。

在他设计的家居空间里,还有对木材的大量运用,墙面,地板,楼顶,家具,不同的木材之间能够创造出不同的生活品味。旧房子原有的木梁,能增加空间的历史感与文化气息,这样的家会显得更有沉淀;浅色系木板能打造更年轻活力的家庭氛围,露出木材原本的肌理,能带来丰富的多层次质感,简约轻便的空间更符合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

青山周平作品:《梦想改造家》灯市口L形之家

青山周平作品:《梦想改造家》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

建筑师有力量改变城市生活

原研哉在他的《设计中的设计》写道,“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而提出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就是青山周平想通过建筑来向大众传递的意义。

往往家,就是建筑最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现在提到家,很容易会联想到青山周平,而他更想把家的多样化与无限性,和新的生活理念,通过不同的设计形式进行解读、呈现。

青山周平“生活便当盒”系列收纳柜

今年,他与一个家具品牌合作设计了一系列收纳柜,构想来源于日式便当盒,人们可根据不同使用频率物品的收纳需求,自由选择柜子模块进行组合,“这是一次关于小空间设计的尝试,用大家都买得起的价格落地,实现了对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探索。”

青山周平服装作品:“行走的家”

最近,青山周平更是把家的概念延伸到服装,与服装品牌推出“行走的家”联名款,以与建筑相通的功能逻辑美学打造出实用又精致的“家”。

青山周平会感叹中国新事物的发展速度,例如微信、手机支付、共享单车等,在他眼里都是特别有意思和了不起的变化。而他,又何尝不是以他的建筑思维和新时代生活价值观,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现代年轻人的城市生活。

青山周平作品:好时光空间

在我们看来,他或许是一个来自国外的旁观者,也同时是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参与者,而设计无分地域与身份,能够创造出美好和新生,就是来自建筑师的力量。

青山周平说,建筑是没有结束的,他可以一直研究下去,期待看到他创造出来的各种可能。

青山周平恋家宣言:

“人本过客无来处,处处无家处处家。”

 

[责任编辑:谭韵怡 PO157]

责任编辑:谭韵怡 PO15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网家居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