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设计师观察 | 谢英凯:用设计参与公益,让生活更美好


来源:凤凰网家居

说到“厕所革命”,早在2014年,我所在的“七+5公益设计组织”就以广州老城区的公共厕所作为考察目标,针对城市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用设计师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这次的研究最终以展览形式落地,我们希望传达对社会上一些痛点的思考,用设计参与公益推动社会改变,用设计为更多人服务,创造社会影响力。

“设计师不能只做物理空间内的设计,更要考虑到空间以外的人与社会。”这些年,我们一直致力于“设计的社会性”的探讨,提倡一种“以人为本,与生活为善”的空间意识。

说到“厕所革命”,早在2014年,我所在的“七+5公益设计组织”就以广州老城区的公共厕所作为考察目标,针对城市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用设计师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这次的研究最终以展览形式落地,我们希望传达对社会上一些痛点的思考,用设计参与公益推动社会改变,用设计为更多人服务,创造社会影响力。

我们在展览上提出了一个名叫“W Tree”的方案,寓意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个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社交场所,為市民提供具有休憩、购物、绿化等功能的城市公共设施。基於老城区人多地少的特点,我们希望通过设计为街坊们提供可以共享的社交场所,重新划分公厕的单一功能,外观造型上我们采用了具有亲和力的大榕树,把更多便民设施的功能镶嵌在这一棵树里,希望能弥补城市公共区域的缺失,让它成為市民生活中一个便民、开放的公共场所。 

我们希望这棵“W Tree”能不断生长,成长為一棵参天大树,成為一个公众心中的标志性场所。我们无论身在何地,只要看见这棵“W Tree”,就能想到这是一个不仅能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还能提供多样化休闲需求的便民场所。这个公厕项目是个倾向於理想化的设计方案,我们并不天真地认为它可以彻底改变城市发展进程中带来的问题,只是希望借此机会激发人们对公厕问题和其他城市问题的关注及思考。

我们认为,一座理想的公厕,首先要在建筑设计、选料施工上过关,之后才是清洁管理。一方面,公厕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有着独特的设计和建造规律。独特有意思的空间设计,可以帮助改变市民对公厕“脏乱臭”的初始印象。每一处设计细节都关乎公厕建造、如厕体验以及清洁保养等问题,具体细致的施工和管理标准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配备专业的清洁人员,和系统的管理规范,是公厕后期发展的重要一环。如果能够让公众共同参与公厕建设及维护,也许毫不起眼的公共厕所,也会成为人与人之间良善关系的连结。

目前厕所革命的进程,还处于解决基本需求的阶段,除了要解决广度上的分布问题,我们更希望看到深度方面的转变,即公厕不同的可能性,这也是我们作为推动社会创新的设计师们应尽的一份责任。

另外,我也很高兴看到这一个社会议题正在引起各方的关注与倾力支持。政府主管部门是推动公厕文明建设的一只推手,另一只推手则是各类社会组织。比如九牧厨卫宣布为期三年的中国城市厕所改造计划,将在全国建10万个干净厕所。其实我们背后的目标都是一样的—— 希望通过对这些现实改造的探索,能让更多人体察到改变生活现状的可能性。

现在我们正在策划下一期的城市公厕设计展。另外,在未来,我们也会吸纳更多关注公益设计的设计同行,不管他们来自于产品设计、品牌设计、空间设计,抑或是建筑设计,只要和设计相关的有心之人,我们都十分欢迎。

除了公共环境卫生状况需要得到关注,私人家庭空间的卫生状况也不能忽视。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庭卫生空间越来越重视。但是一些家庭为了追求款式、美观,往往会忽略卫生空间里产品的基本因素—— 防潮,防水,防火,防蛀。材料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使用的体验。

而在产品的设计上,在外观方面,目前国内的多数产品在延续西方国家的流行模式,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在功能方面,国内的卫浴要因应国人的生理情况,设计得更为人性化。要在原创性设计方面继续加强,才能进一步提升体验感。

在设计卫浴产品时,可以加入对经营管理问题的思考。简单举个例子,通常商场内的洗手池与干手机是分离的,如果在产品设计上能把两者进行一体化处理,这样可以减少清洁工人清洁的次数,保障卫生空间的整洁度,而且对于使用者来说也更加便捷。

另外,对于小户型来说,在打造卫生间的时候应注意减少卫生间大物件的存在,比如将浴室柜的位置提高,这样便能节省空间,使卫生空间可用面积能够扩展到最大。然后,一定要好清洁、防滑;排水、排风、浴霸等细节可采用修饰手法,把空间收的纯粹、干净,再做好收纳储藏等细节。

虽然做公益项目过程十分缓慢,也充满荆棘。但每个环节你都需要努力做到100%,最后出来的成果才能保证结果有80%。因为每个环节总有耗损的地方,所以每个环节都要尽心尽力去完成好。我们不求这些实践会有立竿见影的成果,也不只是在一个场域结束后就消失了,而是期望它们可以慢慢发挥影响力,并延展到社会每个角落。

我也相信,公益与商业也并不冲突,有机结合后能实现多方共赢。很多人以为我们只做公益,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与设计割裂的公益是无意义的。在行业内引入更多公益理念,催生新的、能够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责任编辑:谭韵怡 PO157]

责任编辑:谭韵怡 PO15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网家居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