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观察 | 王力:如何评判一片真正的好瓷砖?如今标准已变


来源:凤凰家居

中国制造在这场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当中,质量是其关键中的关键。抓住了质量这根主线,中国制造才有可能真正由大变强。

中国制造在赢得世界工厂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一些短板,如产能过剩、质量粗劣、同质化严重、效率低下等。虽然佛山陶瓷闻名遐迩,在全国各大产区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性的知名品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其它产业相比,佛山陶瓷产业还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进一步夯实其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这当中,质量,必将是佛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2017年6月,佛山召开质量大会,确定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同时出台了《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和《佛山市工业产品质量提升扶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2013年、2015年、2017年,连续三届共评选出15家获得政府质量奖的企业。与此同时,一批质量优胜企业,积极冲顶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作为广东制造的杰出典范,“佛山制造”正在向“佛山质造”急剧转变。

在这场以质量为抓手的产业升级与变革当中,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质量的内涵与外延,树立“大质量”观,从过往单纯的“产品质量”向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质量”转变。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质量内涵的转变。过去,我们评判一块瓷砖质量的优劣,往往是从国家产品标准规定的各项可量化的理性指标开始,接下来是一些无法量化的感性指标。时至今日,产品质量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检测指标、感观指标等,而是从原来狭窄的品质提升、精益生产,逐步延伸为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即一片好的瓷砖,不但产品本身各项指标要优秀,而且其生产过程也要优秀,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提升。如果我们不顾生产过程是否安全,不顾污染排放是否合格,这样的产品,指标再高、花色再新,也算不上一件“合格”的产品。

质量外延的转变。一片瓷砖、一间工厂,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陶瓷产品质量的外延,需要从以往的产品制造、产品应用向采购、生产、物流、环保等上下游全产业链延伸。如果原料开采肆意乱挖,破坏生态;如果物流运输尘土飞扬,随意超载;如果终端销售坑蒙拐骗,以次充好;如果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偷税漏税……凡此种种,都将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质量,而只有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质量的全面改善,才能从整体上促进产业质量的稳步提升,从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提升路径的转变。过去我们提升产品质量,往往率先从生产过程控制开始,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内控标准等,追求的是各项指标的达标与否。然而,产品质量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良,将会使产品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如喷墨打印机的广泛应用,使瓷砖表面的花色、纹理、质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超大吨位压机的出现,使瓷砖坯体质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质量的提升,完全得益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未来的瓷砖质量会有怎样的变化?还需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以核心工艺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实现产品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变化。

服务模式的转变。瓷砖是半成品,工厂的客户是经销商,而不是真正的用户。因此,企业要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拓展到应用空间的拓展、铺贴方法的改进上来,从产品提供商转变为空间解决方案供应商,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满意的空间解决方案。事实上,一片高品质的瓷砖,不一定能够营造出一个高品质的建筑空间,而一片二流的产品,通过完美的解决方案,往往有可能营造出一流的建筑空间。这个时候,哪家企业的产品质量好,已经不是由产品本身决定的了。

责任意识的转变。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但企业在为客户负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要为国家、社会、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等负责,建立质量诚信机制。一个眼里只有客户、只有市场而没有国家、社会和合作伙伴的企业,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即便有再好的产品,再高的质量,也不可能持续,不可能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

企业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包含丰富的内涵,既有质量水平、创新能力、品牌影响,也有经营绩效、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其中质量安全、质量责任、质量诚信、质量发展、质量战略、质量文化、质量创新等是关键所在。

中国制造在这场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当中,质量是其关键中的关键。抓住了质量这根主线,中国制造才有可能真正由大变强。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责任编辑:符静如 PSY041]

责任编辑:符静如 PSY04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家居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